2025年2月6日,一則關於中國大陸可能針對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展開反壟斷調查的消息,迅速在科技產業投下震撼彈,此消息也讓與英特爾緊密合作的台灣供應鏈企業,如台積電和世芯-KY等,面臨潛在的營運風險。這則消息的時效性不容忽視,它直接關係到全球科技產業的未來走向。
事件的核心在於中國大陸可能採取的行動,其影響層面之廣,牽涉到美中地緣政治角力以及全球晶片產業鏈的穩定。
- 事件主角:英特爾是事件的中心,而台積電、世芯-KY等台灣企業,以及中國大陸相關部門也深受其影響。
- 事件內容:中國大陸可能發起針對英特爾的反壟斷調查,這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近年來美中科技戰不斷升溫的大環境。
- 事件背景:美中地緣政治緊張關係持續加劇,在此背景下,輝達和Google先前都曾成為中國政府關注的對象,如今英特爾似乎也步上後塵。尤其英特爾在中國市場佔有高達29%的營收比重,使其成為高度關注的目標。
- 潛在影響:若調查成真,將可能限制英特爾在中國的產品銷售,進而衝擊其台灣供應鏈夥伴的訂單與營收。部分台灣企業去年已因英特爾營運狀況受拖累,甚至有新合作案延宕的狀況發生。
目前,這僅止於傳聞階段,中國大陸官方尚未正式宣布任何行動。然而,鑑於美中關係的緊張態勢以及先前類似案例,外界普遍認為此可能性相當高。 英特爾方面截至目前為止,尚未對此傳聞作出任何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自身的營運狀況也並非一片坦途。其晶圓代工業務更面臨巨額虧損,預計要到2027年底才能轉虧為盈。此一內部因素,更增添了外界對其在中國市場前景的擔憂。
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是英特爾最大的單一市場,去年貢獻了其29%的營收。這個數字足以說明,中國市場對英特爾的重要性,也因此讓這場潛在的反壟斷調查,更顯得敏感且牽一髮而動全身。
綜觀全局,這起事件突顯了美中科技戰的持續升溫,以及其對全球產業鏈所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 對於台灣的科技企業而言,這也是一個警訊,需要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做好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