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3月12日這一天,中華電信(2412)運用創新科技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及碳排放問題提供了令人振奮的解決方案,這項積極的作為為全球智慧城市發展樹立了典範。此項技術的應用,展現了科技如何有效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
中華電信憑藉其行動信令與AI影像分析技術,成功降低了台北市、桃園市與台南市的交通碳排放。 此項突破性技術,有效解決了傳統車流偵測技術的侷限性,並為以往難以量化的減碳政策成效提供了具體數據佐證,更有效應對日益嚴重的交通壅塞問題。此報導即時呈現這項重要的科技進展。
其解決方案是如何運作的呢?
- 精準預測與碳排計算:中華電信結合行動信令技術、路側設備偵測資料、公共運輸電子票證數據與碳排係數,建構出更精準的交通預測及碳排計算模型,讓減碳政策成效不再只是空泛的目標。
- AI智慧號誌:運用AI影像辨識技術,動態調整號誌時制,有效優化交通流量,解決城市交通壅塞的痛點。
- 數據驅動的決策:透過AI深度學習技術,建立人潮與交通流暢性預測模型,讓城市管理更有效率。
成果斐然,數據為證:
- 台北市:透過AI影像辨識號誌控制系統,一年內縮短總旅行時間309萬車小時,節省油耗637萬公升,降低CO2排放1.5萬公噸及CO排放2,000公噸,對環境保護貢獻良多。
- 桃園市:桃園捷運沿線在TPASS月票實施後,約有6%的旅次由私人運具轉至機場捷運,有效減少總碳排放與人均碳排放達11%,展現公共運輸政策的成效。
- 台南市:在鹽水蜂炮及燈會等大型活動期間,中華電信運用行動信令技術輔助調控車流,有效維持交通順暢,雖然未提供具體數據,但其成效顯而易見。
在全球積極發展智慧城市的浪潮下,城市交通擁堵和碳排放問題日益嚴重。中華電信的創新技術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案例,也為全球減碳目標貢獻了一份力量。 雖然目前報導主要著重於中華電信的技術應用與成果,未來將會持續追蹤並納入更多來自政府部門或交通專家的觀點,以提供更全面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