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陸投資環境變化,吸引境外投資的磁力逐漸減弱,許多外資企業紛紛撤出。其中,台資企業的撤離比例遠高於其他外商,引發國際關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的研究指出,超過五成七的台灣企業「正在或考慮」從中國大陸遷出,遠高於美國企業的不到四分之一和歐洲與日本企業的約10%。
華爾街日報首席中國記者魏玲靈認為,台商遷出大陸的主要原因是大陸營商環境惡化,以及對台海可能爆發戰爭的擔憂。甘思德也表示,台灣企業可能是「礦井裡的金絲雀」,預示著全球企業可能會如何行動。
陸委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台商核准赴陸投資328件,共30.4億美元,占整體對外投資比重11.4%,金額與占比均創10餘年新低。經濟部投資審議司的統計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台商對大陸投資核准176件、金額15.5億美元,再次印證了台商撤離大陸的趨勢。
CSIS研究指出,台資企業遷出大陸并非要與中國徹底脫鉤,而是出于對沖風險、實現地區和全球生產布局多元化的考慮。台資企業愈來愈有興趣將部分業務從大陸轉移到南亞和中亞,主要是印度。
儘管台商遷出大陸的現象引發外界關注,但仍有許多台資企業選擇留在中國大陸,並持續尋求發展機會。然而,大陸投資環境的變化以及台海局勢的緊張,對台商而言都是不可忽視的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並在中國大陸找到新的發展空間,是台商未來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