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再次登上政治舞台,其對進口產品加稅的政策,讓台灣半導體產業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成本轉嫁拉鋸戰。儘管川普尚未公布具體的加稅措施,但半導體業界已開始進行沙盤演練,預估可能採取兩種應對策略:自行吸收成本或調升產品價格並向上游供應商砍價。
川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強調要提高美國對進口產品的關稅,並將台灣半導體產品視為潛在目標。這讓許多台灣半導體業者開始擔憂,川普的加稅政策將導致「半導體通膨」,進而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營運。
業界分析認為,由於晶片很少直接出口到美國,而是交貨給下游系統廠,因此加稅可能針對系統廠成品進行課稅。這意味著,品牌廠可能無法完全轉嫁關稅,需要向供應鏈要求共體時艱,導致採購晶片時壓價幅度可能加大。
IC設計業者也表達了擔憂,面對加稅壓力,可能無法自行吸收成本,需要進行報價拉鋸。部分IC設計業者認為,川普的政策未必都真的會實行,不需過於悲觀。然而,大部分業界人士則持保留態度,認為「生意人都是精算師,應該沒有IC設計公司願意吸收吧?」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先前曾指責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這顯示他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態度並不友善。這次加稅政策可能會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重大影響,引發供應鏈的成本轉嫁拉鋸戰,甚至可能導致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優勢下降。
目前,台灣半導體產業正處於十字路口,面對川普的加稅政策,業者需要積極應對,尋求應對方案,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