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台灣的陳震宇博士,這位在美國馬里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近期在生醫工程領域取得了劃時代的突破!他所開發的技術,能大幅加速細胞植入3D列印微結構的過程,這項令人振奮的研究成果,不僅獲得了2025年1月於高雄舉辦的IEEE微機電系統國際會議的傑出研究獎,更為縮短藥物臨床試驗時間,以及未來抗癌療程的發展,帶來無限可能。這項突破性的研究,為全球生醫工程領域注入一股強大的活力,更讓台灣的科研實力在國際舞台上閃耀。
陳震宇博士的研究,主要著眼於解決傳統細胞培養方法的瓶頸。傳統方法通常在平面培養皿上進行細胞培養,與人體複雜的立體環境存在顯著差異,導致細胞生長異常甚至培養失敗的情況時有發生。而陳博士則另闢蹊徑,巧妙地結合了高精度3D列印技術與微流體控制技術。他利用馬里蘭大學當時引進的全美唯二的奈米3D列印機,製作出精密的微流體結構,並透過精準調控流體,引導細胞快速且準確地附著到3D列印的微結構上。
這項技術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將細胞植入培養的時間,從原本需要數天甚至數周,縮短至僅需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如此巨大的效率提升,將會對藥物研發和臨床試驗產生深遠的影響。想像一下,藥物研發過程中的細胞實驗,將因此節省大量時間和資源,這對於加快新藥上市速度,以及最終造福更多患者,都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
陳震宇博士在清華大學畢業後,曾於台灣生技公司工作三年,累積了扎實的實務經驗。29歲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先後在康乃爾大學和馬里蘭大學進行研究,並於2017年加入馬里蘭大學生物工程系及菲謝爾生醫裝置研究所 (Fischell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Devices)。他表示:「當時只是單純的好奇心,沒想到卻開啟了新的研究突破,做為台灣人獲得這樣的獎項,對我而言意義重大。」
陳博士的現任教授賓利 (William Bentley) 也高度肯定了這項研究成果,他指出:「這項技術能縮短細胞植入培養時間,並有潛力應用於模擬人工器官及為重症與癌症患者量身打造療程。」 這項研究成果不僅是陳震宇博士個人的成就,更是台灣科研實力提升的最佳寫照,也為全球生醫工程領域開創了新的篇章。 其在馬里蘭大學2017年入學的11名博士研究生中,是唯一一位非美籍生,這也更突顯了他的傑出成就。
- 關鍵技術:高精度3D列印技術結合微流體控制技術,加速細胞植入3D列印微結構。
- 時間縮短:細胞植入時間從數天或數周縮短至幾分鐘或幾秒鐘。
- 應用前景:縮短藥物臨床試驗時間,應用於抗癌療程及人工器官研發。
- 獲獎肯定:榮獲2025年1月IEEE微機電系統國際會議傑出研究獎。
這項研究的突破,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因為它不僅是科學的進步,更是對人類健康福祉的重大貢獻,讓我們一起期待這項技術在未來能為更多人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