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於3月初宣布對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投資將加碼至1,000億美元,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全球關注。這項巨額投資是否能有效平息美國前總統川普時期以來,持續施加於台積電的壓力,則成為各界討論的焦點。
這項投資並非突然決定,而是台積電五年來逐步擴張的延續。早在五年前,在川普政府的施壓下,台積電便首度承諾投資亞利桑那州。2022年底,投資金額已達400億美元;至2024年4月,更提升至650億美元。如今的1,000億美元,據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對既有長期計畫的估價調整,而非全新承諾。此項投資將用於興建三座新的晶圓廠和兩座先進封裝廠,並設立研發中心。
然而,這項巨額投資是否能完全解除壓力,仍存在許多疑問。部分台積電客戶主管坦言,美國政府的壓力可能持續存在,甚至可能要求台積電投資競爭對手英特爾,並擔心未來可能面臨壟斷指控。一位客戶主管更直接表示:「川普必須繼續施加關稅壓力,迫使台積電和其他人都履行承諾。他顯然喜歡1,000億的數字,但別指望那就夠了。」另一位客戶主管則憂慮:「等建立一切後,再指控你壟斷,必須撤資」,由華府找到買主。
- 台積電官方回應: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則強調,這項投資是基於客戶需求,並非為了回應特定壓力。「台積電的美國投資是客戶需求驅動,台積電不要補助,只要求公平。」他更自信地表示:「客戶信任台積電,這是我們贏人家的原因。」
- 業界專家分析: 貝恩公司合夥人韓貝瑞認為,台積電早已計劃要在美國興建多座晶圓廠,這次的投資金額或許只是對既有長期計畫的估價。
- 台灣發展限制: 一位晶片業主管指出,台灣在工程人才、土地、電力和水資源方面的限制,都將阻礙台積電在台灣的發展,因此向外擴張是遲早的事。台灣今年將新建11條生產線,也間接反映了國內產能的擴張限制。
綜觀各方觀點,台積電此次對美國的巨額投資,既是因應客戶需求的策略性佈局,也是在面對美國持續施壓和台灣自身發展限制下的不得已之舉。 這項投資的長期影響,以及美國政府是否會持續施壓,仍有待時間驗證。這篇報導所呈現的資訊皆為即時更新,希望能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