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全球矚目!台積電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將其在美總投資金額推高至1650億美元,創下美國史上單一企業外國直接投資案的最高紀錄。此舉獲得美國總統川普的盛讚,他稱之為「超前部署」,並強調在美國生產的晶片將免除關稅。
然而,這項看似輝煌的合作背後,卻隱藏著許多未解之謎,也讓業界人士憂心忡忡。川普總統的「免關稅」聲明,目前尚未獲得充分證實。許多疑問浮出檯面: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否仍然面臨美國課稅的威脅?台積電是否需要進一步協助,甚至入股陷入困境的英特爾?美國政府先前承諾的66億美元補貼,又是否會如數到位?
川普總統的立場相當明確。他公開表示,台積電的加碼投資是「超前部署」,並聲稱:「只要在美國生產,就不會被加關稅。」 更進一步指出,如果這些晶片在台灣生產再運往美國,將面臨25%、30%甚至50%的高額關稅。 此番言論,更突顯美國政府視此投資為保障國家經濟及安全的重要策略。
- 高額投資: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總投資金額達到1650億美元。
- 補貼落差:美國商務部原先承諾提供66億美元的補貼,但據傳台積電目前僅獲得約15億美元。
- 關稅疑慮:川普總統的免關稅承諾缺乏明確的證據支持,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仍存在不確定性。
- 英特爾合作:業界人士揣測,台積電此次大規模投資,可能也意圖作為其不接手英特爾晶圓廠的談判籌碼。
- 高昂成本:在美國建廠和營運的成本遠高於台灣,這也是台積電需要克服的重大挑戰。
另一方面,業界人士則抱持著較為謹慎的態度。他們指出,台積電此舉存在許多問號,需要美國政府進一步釋疑。 高昂的生產成本、補貼到位與否以及未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都是台積電必須面對的風險。 此舉是否能真正達到「雙贏」的局面,仍有待觀察。
這起事件的發展,將深刻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以及美中台三方之間的經濟和政治關係。 我們將持續追蹤報導,為讀者帶來最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