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產業近期震盪劇烈,一則關於台積電可能接手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的新聞,正迅速成為市場焦點。這項消息於近期傳出,並迅速引發全球關注,其時效性不容忽視。
據可靠消息來源指出,台積電正積極與美國多家晶片巨頭,包括輝達、超微、博通及高通等,商討組成合資企業,共同接手英特爾目前營運狀況不佳的晶圓代工部門。此計畫據悉早在川普政府時期即已開始醞釀,目前正處於談判初期階段。
台積電的提案是希望透過合資方式,由台積電主導營運,但持股比例將不超過50%,並邀請上述美國晶片大廠共同入股。此舉不僅能協助陷入困境的英特爾,更能進一步強化美國的半導體製造能力,符合美國政府長期以來推動「美國製造」的政策目標。
此項合作並非一帆風順。消息指出,英特爾內部對此交易意見分歧,董事會雖然表達支持,但部分主管則強烈反對。此外,高通也已退出先前與英特爾進行的收購協商。 據了解,台積電期望引入多家產業夥伴,並希望這些潛在投資人同時也是英特爾先進製程的客戶,以確保合作的長期穩定性。
然而,這項交易也面臨許多挑戰。路透社的報導便指出,台積電與英特爾在工廠製程、化學品、晶片製造工具設定等方面存在差異,如何有效整合將是一大考驗。此外,英特爾18A製程的優越性也可能成為談判的爭議點。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近期營運確實遭遇瓶頸,但仍持續宣稱其晶圓代工技術發展按計畫進行。輝達和博通目前正使用英特爾的18A製程進行生產測試,這也間接說明了英特爾技術實力的某種程度。
市場反應方面,英特爾和輝達的股價在消息傳出後,分別上漲了5%。台積電ADR也應聲上漲3.5%,超微漲2%,高通漲1%。這些數據顯示市場對這項潛在合作抱持著相當程度的期待。
- 關鍵參與者:台積電、英特爾、輝達、超微、博通、高通以及美國政府。
- 主要議題:合資接手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強化美國半導體產業。
- 挑戰:製程整合困難、內部意見分歧、技術優越性爭議。
- 潛在效益:協助英特爾重振旗鼓,提升美國半導體製造能力。
這起事件的發展值得持續關注,後續發展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我們將持續追蹤報導,為讀者帶來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