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巨擘台積電於美國時間11月11日至12日(台灣時間12月12日至13日)在美國舉行董事會,這是台積電37年來首次將董事會移師海外,此舉立即引發全球關注,被視為台積電因應地緣政治及全球佈局策略的重要一步。
時間點的選擇格外耐人尋味。台積電官方表示,董事會地點並非固定,過去也曾在台灣及海外營運據點舉行。然而,熟悉台積電運作人士透露,公司慣例會在每季第二個月的第二個周二召開董事會,這次選擇美國,而非慣常的台灣,顯然別具深意。
此次董事會預計將有董事長魏哲家、曾繁城、劉鏡清等主要成員與多位獨立董事出席。雖然確切地點及議程尚未公開,但市場普遍認為,這與台積電近年來積極擴大在美國的投資,以及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正式量產息息相關。
美國新廠的量產,是這次董事會選址美國的重要因素。透過親臨現場,董事會成員可以更深入了解美國廠的營運狀況,並直接評估未來發展方向。
- 地緣政治的影響:此舉被廣泛解讀為台積電在因應國際局勢變遷,特別是地緣政治風險。近年來,美中貿易摩擦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升溫,台積電此舉被視為降低風險,分散投資的策略。
- 全球佈局的策略:台積電選擇在美國召開董事會,也突顯其積極布局全球市場的決心。此舉除了強化與美國的合作關係外,也可能為未來進一步投資美國市場鋪路。
- 預期議程:業界普遍預期,本次董事會將討論與往常類似的議題,包括股利分配、季度資本預算、發債額度、重大投資計畫以及高階人事異動等。 但同時,也有人認為,考量到目前的國際情勢,台積電可能藉此機會宣布新的投資計畫,進一步深化其在美國的佈局。
一位熟悉台積電董事會時程的人士指出,雖然時間上符合慣例,但特意將地點選在美國,可能與近期國際政治局勢有關,並非單純的例行性會議。
儘管台積電官方強調董事會地點並無固定,但這次的選擇依然引發市場熱議,被視為台積電在全球佈局中具有指標性意義的事件。這則即時新聞將持續追蹤後續發展,為讀者帶來最即時、最準確的報導。
本篇報導力求客觀呈現多方觀點,並根據公開資訊撰寫,所有資訊皆已盡力求證,但仍可能存在遺漏或偏差之處。讀者如有任何意見回饋,歡迎隨時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