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效性:這篇報導涵蓋2025年4月9日駐芝加哥辦事處在美國推動台美供應鏈合作的最新消息。
為因應川普時期實施的新關稅政策對台美貿易關係的衝擊,台灣積極深化與美國的供應鏈合作。駐芝加哥辦事處處長類延峰於4月9日前往芝加哥及底特律,參與一系列商務會議及展覽活動,積極推動「台灣+1」、「台灣+美國」的供應鏈新模式。
此次活動包含參加「2025年北美車輛、零組件與科技研討會」及宏健國際年度展會,並與許多台灣廠商及美國地方政府官員進行會談。參與的台灣企業包含友達、台達電、皇田工業、聯嘉光電、台全電機、同致電子、堤維西、世德等,以及汽車相關產業的福特六和、中華汽車、國瑞汽車等。美國方面則有密西根州羅穆勒斯市市長麥克瑞特(Robert McCraight)、密西根州經發廳代表等出席。
類延峰處長強調,台灣與美國長期以來互為重要的經貿夥伴,美國是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投資來源和最大投資目的地,而台灣則是美國第七大貿易夥伴。面對川普時期新關稅政策帶來的挑戰,台灣政府已積極制定因應方案,並與美國積極合作,力求創造雙贏局面。
類延峰處長更進一步指出:「在既有基礎上,我們將持續協助有興趣前往密州及美國中西部設廠的台灣廠商,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打造『台灣+1、台灣+美國』的供應鏈新局。台灣與密西根州的經貿合作將更緊密,台美將共創未來經濟黃金時代。」 他同時提及,在密西根州州長訪台之後,雙方互動密切,許多台灣廠商已在密西根州設廠,進一步深化台美汽車供應鏈的結合。
此次活動也獲得中華民國自動機工程學會理事長黃泰霖以及工業技術研究院、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的積極參與,展現台灣產業界對深化台美合作的強烈意願。
重點摘要:
- 台灣積極應對川普時期新關稅政策的衝擊。
- 駐芝加哥辦事處積極推動台美供應鏈更緊密結合。
- 台灣廠商積極赴美中西部設廠,深化台美合作。
- 台美雙方政府及企業展現合作的決心,期望創造雙贏局面。
- 此舉旨在強化供應鏈韌性,降低貿易摩擦風險。
背景說明:台灣政府已公布應對川普新關稅政策的方案,並未採取關稅報復措施,而是積極尋求與美國的合作,以強化經濟韌性,確保長期貿易關係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