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巨頭輝達(Nvidia)於今年GTC大會上,揭示了其令人振奮的AI晶片發展藍圖,其中備受矚目的Rubin平台預計將於明年推出。此平台的問世,將對全球AI產業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其中一個關鍵因素便是電源供應器的設計與製造。面對這波科技浪潮,台灣科技大廠台達電(2308)展現其敏銳的市場嗅覺及雄厚的研發實力,搶先開發出符合Rubin平台需求的專用電源,有望成為全球領頭羊。
據了解,Rubin平台相比舊世代晶片,用電量將大幅提升,電路設計也將徹底翻新。台達電電源及零組件執行副總裁史文景表示:「隨著AI伺服器所需功率大幅飆升,同樣體積的電源需要具備更高的電源密度,因此要有全新電路設計。」為此,台達電運用獨家技術,將碳化矽及半導體周邊元件、散熱材質封裝成為單一模組,打造出一個高效能的「黑盒子」電源模組。
- 關鍵技術突破:此專用電源採用三相輸入,並將功率元件由MOSFET改為碳化矽,以因應高電壓需求(從50V提升至800V)及提升功率密度(從5.5KW提升至30KW)。
- 設計理念:台達電的PSU設計考量拓撲結構、材料及封裝技術三合一,形成「黑盒子」模組,有效提升電源功率及效率。
- 量產時程:預計於明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將能及時滿足市場對Rubin平台電源的迫切需求。
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總經理陳盈源進一步說明:「新世代AI晶片電源設計大不同,現在晶片輸出是50V(伏特),未來變成高壓直流、高達800V,相差16倍,就像『火車變高鐵』;此外,整體配電線路也將大改版。」他指出,新世代AI晶片每個電源功率從5.5KW提高至30KW,電壓從50V拉高至800V,電源供應器(PSU)也將變成三相input,這與舊世代的單相input設計完全不同。
史文景也強調:「因應輝達下世代晶片對電源與電路設計改變,原來的半導體技術採分散式元件,功率元件為MOSFET,變成三相輸入後就要變成碳化矽,因為電壓不一樣,零件改變,且因為同樣的空間,效率及功率密度提高,零件工作的控制方式及原理也要調整。」這項技術的突破,展現了台達電在電源供應器領域的領先地位,也為其在未來AI產業鏈中佔據一席之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輝達今年下半年將推出GB300 (Blackwell Ultra平台),而2028年更預計推出Feynman平台。然而,法人目前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明年推出的Rubin平台,台達電此舉不僅搶佔先機,更展現了其在高階電源供應器領域的深厚技術實力,這項及時的新聞報導,也讓讀者能更深入了解全球AI產業的最新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