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擬調整核能發電處組織架構及人力配置的消息引發軒然大波,引發社會各界對於核能人才流失及技術斷層的擔憂。此事件於2025年3月4日爆發,迅速成為媒體焦點,並在立法院引發質詢。
事件起因於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在立法院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指控台電計畫撤裁核能發電處。卓院長則回應表示自己並不知情,但強調政府持續支持核能留才計畫,並對新核能技術持開放態度。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社會大眾及媒體的廣泛關注,擔心台灣珍貴的核能技術及人才將因此流失。
面對輿論壓力,台電於當晚發布澄清稿,否認裁撤核能發電處,但強調會根據核三廠二號機於5月17日停機後的除役進度、技術傳承以及國際技術發展趨勢,動態調整組織架構及人力配置。台電強調會保留適當人力,並做好技術傳承,確保機組除役前後的安全穩定運轉及後續安全,並做好轉型人力與技術培育運用的規劃與準備。《聯合報》也針對此事件做了相關報導。
此事件的背景是台灣即將進入零核電時代,然而,考量全球永續發展及零碳排放的趨勢,民間及部分政界人士仍持續關注核能技術及人才的保存,以利未來可能的核電延役或新核能技術的發展。台灣累積了超過40年的核能技術與人才,更投入數千億元的核電設備,一旦人才流失,將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如同過去漢翔航太因暫停經國號戰機研究計畫導致人才外流的案例,成為殷鑑。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先生針對此事件發表評論,他指出:「核能關鍵是在『錢』,也就是維護核電人才、維護設備的『預算』。」並進一步說明:「如果藉口『預算被藍綠刪除』,就不再編列經費維護核能設備,將危及未來核能延役的機會。」此番言論點出核能永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在於政府對於核能相關預算的編列及投入。
總結來說, 此事件凸顯了台灣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對於核能技術及人才的保存與運用所面臨的挑戰。 台電的組織調整是否會導致人才流失,以及政府未來如何規劃核能相關預算,都將是值得持續關注的重點。
- 事件核心: 台電調整核能發電處組織架構及人力配置引發爭議。
- 主要人物: 台電、行政院長卓榮泰、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和碩董事長童子賢。
- 關鍵時間點: 2025年3月4日事件爆發,5月17日核三廠二號機停機。
- 爭議焦點: 核能人才流失及技術斷層的擔憂。
- 童子賢觀點: 核能永續發展的關鍵在於預算編列。
本報導為即時新聞,內容將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