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物價持續上漲,對大學生造成不小的經濟壓力。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台灣大學生平均每周飲食開銷為 2,344 元,每餐超過百元,顯見物價上漲已成為學生生活的一大負擔。更令人擔憂的是,調查還發現,高達 38% 的大學生因經濟問題而感到壓力、憂鬱或焦慮,其中超過 6 成是因為物價上漲導致生活費不夠用。
104 人力銀行指出:「38% 大學生因經濟問題而感到壓力、憂鬱或焦慮,其中,超過 6 成的大學生認為最大原因來自『物價越來越高,基本生活費不夠用』,顯示物價上漲已讓學生產生負面情緒。」
大學生對自助餐漲價最有感,其次是手搖飲和早餐。部分大學生因價格上漲而放棄雞排、鹽酥雞和速食等食物。面對物價上漲的壓力,104 人力銀行官方學生社群 IG(104 students)整理了三大省錢招術,希望能幫助大學生減輕經濟負擔。
- 尋找「供餐」打工機會:許多大學生課餘兼職工讀,除了累積工作經驗,還可增加收入。若同時挑選供餐的打工機會,也能減少日常餐費的支出。104 人力銀行線上工作機會數,「供餐」關鍵字兼職職缺達 1000 筆以上,例如:教育業務助理、牙醫助理、內外場人員及工讀生等兼職工作機會。
- 購買即期品:超商、量販店會在特定時段,提供價格較優惠的即期品,大學生可透過購買即期品,獲得品質相同但價格更便宜的食品,節省飲食消費支出。
- 講座領餐:大學校園內會不定期舉辦講座,講座多會提供免費的便當或是餐盒,透過參與講座不僅能增廣見聞,還有機會省下一餐,一舉多得。
除了提供省錢招術,104 人力銀行也呼籲大學生注意自身心理健康,並鼓勵他們適時尋求協助。面對物價上漲的壓力,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與家人朋友分享心情,有助於減輕壓力,維持身心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物價上漲對大學生造成了一定的經濟壓力,但也有部分學生在面對價格上漲時,仍然保持原有的消費習慣。這反映了大學生對於消費的差異化需求,以及面對經濟壓力的不同應對方式。
總而言之,物價上漲已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一大挑戰,但透過適當的省錢方法和心理調適,大學生仍然可以應對生活成本上升的挑戰,並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