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星期日, 13 7 月, 2025
盈智 iData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台股個股數據
    • 台積電(2330)|股價、營運與對手
    • 半導體業
    • 電子零組件業
    • 金融保險業
    • 光電業
    • 建材營造
    • 電機機械
    • 生技醫療業
    • 通信網路業
    • 紡織纖維
    • 化學工業
    • 航運業
    • 食品工業
    • 塑膠工業
  • 即時圖表
    • 【散戶多空比】進階版:羊群指標還原
  • 股票選股
  • News新聞
  • 關於iData
  • 台股個股數據
    • 台積電(2330)|股價、營運與對手
    • 半導體業
    • 電子零組件業
    • 金融保險業
    • 光電業
    • 建材營造
    • 電機機械
    • 生技醫療業
    • 通信網路業
    • 紡織纖維
    • 化學工業
    • 航運業
    • 食品工業
    • 塑膠工業
  • 即時圖表
    • 【散戶多空比】進階版:羊群指標還原
  • 股票選股
  • News新聞
  • 關於iData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盈智 iData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總體經濟

夫妻股利所得申報全攻略:合併或分開,哪種方式最划算?

iData財經編輯 by iData財經編輯
2025-06-15
in 總體經濟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 夫妻股利所得申報:如何聰明選擇?
  • 夫妻股利所得申報:合併或分開,如何聰明選?
  • 夫妻股利所得申報:合併或分開,申報前必看!
  • 夫妻股利所得申報:合併VS分開,案例分析教你選!
  • 夫妻股利所得如何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結論
  • 夫妻股利所得如何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 常見問題快速FAQ

在進行夫妻股利所得申報時,許多家庭面臨著夫妻股利所得如何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 的疑問。簡而言之,目前股利所得申報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將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合併計稅,此方式可按股利金額的 8.5% 計算可抵減稅額,但每一申報戶有上限 8 萬元的限制;另一種則是將股利所得單獨計算,採用 28% 的單一稅率,沒有抵減上限。

選擇哪一種方式更划算,並無絕對的答案,而是需要綜合考量夫妻雙方的收入狀況、其他所得多寡,以及整體家庭的稅務規劃。舉例來說,如果您的家庭適用較高的綜合所得稅率,且股利所得較高,那麼分開計稅可能更為有利;反之,如果綜合所得稅率較低,且股利所得不高,則合併計稅或許能享受到較多的抵減稅額。申報時也要留意股息所得稅申報常見錯誤,避免影響自身權益。

 『雙買+小台』

建議您仔細評估家庭的財務狀況,或諮詢專業的稅務顧問,才能做出最適合您家庭的選擇。

當其他投資人還在多個網站間切換比對資料,你只需打開 iData,就像擁有一位 24 小時待命的智能投資助理,隨時關注股票資訊。立即在Line上搜尋「@iData」並免費註冊;台股&美股報告、Ai問答、完整資料與動向一次入手,讓數據替你解讀市場,釐清自己想要的投資策略。下一筆更聰明的投資,就從iData開始。瞭解更多細節請參考關於我頁面說明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1. 評估家庭所得稅率: 首先,仔細評估夫妻雙方的綜合所得淨額,若適用稅率在20%以下,且股利所得總額低於94萬元,通常合併計稅較有利,可享8.5%抵減稅額(上限8萬元)。反之,若適用稅率為30%甚至更高,則分開計稅可能更划算,避免股利所得適用更高的累進稅率。
2. 試算不同申報方式: 在實際申報前,務必利用報稅軟體或線上工具,分別試算合併計稅與分開計稅的應納稅額。透過比較兩種方式的結果,選擇能讓家庭整體稅負最低的方案。許多報稅軟體都有提供免費試算功能,善加利用可以更精確地做出判斷。
3. 諮詢專業稅務顧問: 若家庭財務狀況較複雜,或對稅務法規不熟悉,建議諮詢專業稅務顧問。稅務顧問能根據您的具體情況,提供客製化的稅務規劃建議,確保您的股利所得申報方式最符合家庭利益,並避免申報錯誤。

這些建議旨在幫助讀者在面對複雜的稅務問題時,能有更清晰的判斷依據,並做出最有利於自身家庭的選擇。

夫妻股利所得申報:如何聰明選擇?

每年到了五月報稅季,夫妻在申報綜合所得稅時,總會面臨一個重要的選擇:股利所得究竟要合併計稅,還是分開計稅? 這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選擇錯誤可能會讓您多繳不少稅金。別擔心,這不是一道難解的數學題!身為稅務規劃專家,我將用最簡單明瞭的方式,幫助您瞭解這兩種申報方式的差異,並提供聰明的選擇策略。

什麼是股利所得?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股利所得。簡單來說,股利所得就是您投資股票或 ETF 所獲得的配息。當公司賺錢時,會將部分利潤以現金或股票的形式分配給股東,這就是股利。而這些股利,依照稅法規定,必須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

合併計稅與分開計稅:基本概念

目前台灣的股利所得稅制提供兩種申報方式,讓納稅人可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 合併計稅(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

    將股利所得併入夫妻的綜合所得總額,一起計算應納稅額。好處是,可以享有股利金額 8.5% 的可抵減稅額,每一申報戶上限為 8 萬元。 也就是說,如果您的股利所得不高,或者適用較低的所得稅率,選擇合併計稅通常較為划算。

  • 分開計稅(股利所得單獨計算):

    將股利所得從綜合所得總額中分離出來,單獨以 28% 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沒有抵減上限。 這種方式對於高所得、適用較高稅率的家庭來說,可能更為有利,因為可以避免股利所得適用更高的累進稅率。

如何判斷哪種方式更划算?

沒有一種申報方式適用於所有家庭。 最佳選擇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

  • 夫妻雙方的所得總額: 收入越高,適用的所得稅率可能越高。
  • 股利所得的金額: 股利所得越高,分開計稅可能更划算。
  • 家庭的扣除額和免稅額: 這些因素會影響您的綜合所得淨額,進而影響適用的稅率。

簡單來說,如果您的綜合所得淨額不高,適用稅率在 20% 以下,且股利所得在 94 萬元以下,那麼選擇合併計稅通常可以享有較多的節稅優惠 [10]。 因為合併計稅可以讓您充分利用 8.5% 的可抵減稅額,最高可抵減 8 萬元。 甚至,如果您的應納稅額低於可抵減稅額,還有機會獲得退稅 [7]!

反之,如果您的所得較高,適用稅率為 30% 甚至 40%,那麼分開計稅可能更為有利 [10]。 雖然不能享有 8.5% 的可抵減稅額,但可以避免股利所得適用更高的累進稅率,從而降低整體的稅負。

重點提示: 在實際申報前,建議您試算兩種不同的計稅方式,比較應納稅額,選擇對您最有利的方式。 許多報稅軟體都提供試算功能,您可以善加利用。

夫妻股利所得申報:合併或分開,如何聰明選?

股利所得的申報方式,對於夫妻來說,往往是一項需要仔細考量的選擇。究竟是將股利所得與其他所得合併申報,還是選擇分開計稅,才能讓您節省最多的稅金呢?這取決於您家庭的整體收入狀況、股利所得金額以及其他相關因素。以下將詳細說明合併計稅與分開計稅的差異,並提供選擇上的考量點,幫助您做出最有利的決定。

合併計稅:優點與缺點

合併計稅,顧名思義就是將夫妻雙方的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中一起計算。其主要優點在於可以適用股利金額的8.5%計算可抵減稅額,每一申報戶上限8萬元。但同時,也可能因為股利所得的加入,提高您的所得級距,進而適用更高的所得稅率。因此,合併計稅的優缺點如下:

  • 優點:
    • 享有股利可抵減稅額,最高可抵減8萬元。
    • 對於所得較低的家庭,可充分利用可抵減稅額,降低整體稅負。
  • 缺點:
    • 可能提高所得級距,適用更高的所得稅率。
    • 若其他所得較高,股利可抵減稅額的效果可能被稀釋。

分開計稅:優點與缺點

分開計稅,則是將股利所得單獨計算,採用28%的單一稅率,沒有抵減上限。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不會影響到其他所得的稅率,但缺點是無法享有股利可抵減稅額。因此,分開計稅的優缺點如下:

  • 優點:
    • 不受綜合所得稅率影響,股利所得稅率固定為28%。
    • 對於高收入家庭,可避免因股利所得而適用更高的所得稅率。
  • 缺點:
    • 無法享有股利可抵減稅額。
    • 對於所得較低的家庭,28%的稅率可能高於合併計稅的結果。

如何聰明選擇?

那麼,究竟該如何選擇最適合您的申報方式呢?

總之,夫妻在選擇股利所得申報方式時,應綜合考量家庭的整體財務狀況,並仔細試算比較,才能做出最明智的決定。如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專業的稅務顧問,以確保您的權益。

夫妻股利所得申報:合併或分開,申報前必看!

在您準備進行夫妻股利所得申報之前,有幾個關鍵因素務必仔細評估,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您選擇合併或分開計稅的結果。瞭解這些細節,能幫助您做出更明智的決定,最大化節稅效益。

一、瞭解股利所得的計算方式

首先,您需要清楚瞭解股利所得的兩種計算方式:

  • 合併計稅:將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按股利金額的8.5%計算可抵減稅額,每戶上限8萬元。這意味著,如果您的股利所得不高,且綜合所得稅率級距較低,合併計稅可能更有利。
  • 分開計稅:將股利所得單獨計算,採用28%的單一稅率,沒有抵減上限。這種方式在高股利所得和高所得稅率的情況下,通常更划算。

二、評估家庭的整體所得狀況

夫妻雙方的整體所得是選擇申報方式的重要考量。合併計稅會將所有所得加總,可能導致適用更高的所得稅率。因此,在評估時,除了股利所得外,還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 薪資所得:夫妻雙方的薪資收入。
  • 其他所得:例如,執行業務所得、利息所得、租賃所得等。
  • 免稅額與扣除額:包括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以及其他特別扣除額。

透過綜合評估這些因素,您可以更準確地判斷哪種申報方式對您的家庭更有利。您可以利用財政部提供的稅務試算工具,初步估算不同申報方式下的稅負。

三、考量投資組合的配置

您的投資組合也會影響股利所得的申報選擇。不同的投資工具產生的股利所得可能有所不同,例如:

  • 股票:直接投資股票所獲得的股利。
  • ETF:投資ETF所分配的股利。
  • 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所分配的股利。

如果您的投資組合多元,且包含多種不同類型的股利所得,建議您仔細計算不同申報方式下的稅負,以找出最優解。此外,也要留意境外所得的申報規定,如有相關所得,應如實申報。

四、注意稅務政策的最新變動

稅務法規會不時進行調整,最新的政策變動可能會影響您的股利所得申報。因此,在申報前,務必關注最新的稅務新聞和相關規定,確保您的申報方式符合法規要求。您可以參考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站 (https://www.etax.nat.gov.tw/) 的最新公告,或諮詢專業的稅務顧問。

五、善用稅務諮詢資源

如果您對股利所得的申報方式有任何疑問,建議您尋求專業的稅務諮詢。稅務顧問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提供量身定製的建議,幫助您做出最適合的選擇。您可以諮詢會計師、記帳士,或參加相關的稅務講座,以提升您的稅務知識。

總之,夫妻股利所得申報是一個需要綜合考量的議題。透過瞭解股利所得的計算方式、評估家庭整體所得狀況、考量投資組合的配置、關注稅務政策的最新變動,以及善用稅務諮詢資源,您可以更明智地選擇合併或分開計稅,有效降低稅負。

夫妻股利所得申報考量因素
考量因素 說明 重點
股利所得計算方式
  • 合併計稅:股利併入綜合所得,按股利金額的8.5%計算可抵減稅額,每戶上限8萬元。
  • 分開計稅:股利所得單獨計算,採用28%的單一稅率,無抵減上限。
瞭解兩種計算方式的差異,評估哪種方式更划算。
家庭整體所得狀況
  • 薪資所得:夫妻雙方薪資收入。
  • 其他所得:執行業務所得、利息所得、租賃所得等。
  • 免稅額與扣除額: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
綜合評估家庭總收入及扣除額,判斷適用的所得稅率級距。
投資組合配置
  • 股票:直接投資股票的股利。
  • ETF:投資ETF所分配的股利。
  • 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所分配的股利。

留意境外所得申報規定。

計算不同申報方式下的稅負,找出最優解,如實申報境外所得。
稅務政策最新變動 稅務法規會不時調整,最新政策變動可能會影響股利所得申報。 務必關注最新的稅務新聞和相關規定,確保申報方式符合法規要求。參考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站公告。
稅務諮詢資源 如有疑問,尋求專業的稅務諮詢。 諮詢會計師、記帳士,或參加相關的稅務講座,提升稅務知識。

夫妻股利所得申報:合併VS分開,案例分析教你選!

選擇股利所得的申報方式,對許多夫妻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財務決策。究竟是合併計稅好,還是分開計稅划算?答案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取決於每個家庭的具體財務狀況。以下將通過幾個實際案例,深入剖析不同情況下,夫妻如何做出最有利的選擇。

案例一:小資夫妻,股利收入較低

小王和小美是一對年輕夫妻,兩人都是上班族,年收入分別為50萬元和40萬元。由於他們積極投資,去年度的股利收入合計為8萬元。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應該如何申報股利所得:

  • 合併計稅:將8萬元的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可享有8.5%的可抵減稅額,也就是8,0000 8.5% = 6,800元。由於每一申報戶的可抵減稅額上限為8萬元,因此他們可以全額抵減。
  • 分開計稅:將8萬元的股利所得單獨以28%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為80,000 28% = 22,400元。

在這個案例中,小王和小美選擇合併計稅顯然更划算,因為他們可以利用股利的可抵減稅額來降低整體稅負。對於股利收入較低的夫妻來說,合併計稅通常是更明智的選擇。

案例二:高薪夫妻,股利收入較高

老張和張太太是一對高收入夫妻,老張是企業高管,年收入200萬元,張太太是專業人士,年收入150萬元。他們熱衷於股票投資,去年度的股利收入高達50萬元。讓我們分析一下,他們該如何選擇:

  • 合併計稅:將50萬元的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雖然可以享有8.5%的可抵減稅額,但由於他們原本的所得稅率就較高,股利所得可能會適用更高的稅率級距,導致整體稅負增加。此外,可抵減稅額的上限為8萬元,超過部分無法抵減。
  • 分開計稅:將50萬元的股利所得單獨以28%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為500,000 28% = 140,000元。

由於老張和張太太的收入較高,選擇分開計稅可能更為有利。雖然無法享有股利的可抵減稅額,但可以避免股利所得適用更高的稅率,從而降低整體稅負。對於高收入、高股利收入的夫妻來說,分開計稅通常是更佳的選擇。

案例三:收入差距大,一方收入較低

陳先生和陳太太,陳先生是公司老闆,年收入300萬,而陳太太是家庭主婦,沒有工作收入,但有投資股票,去年度的股利收入為20萬元。讓我們分析一下:

  • 合併計稅:將20萬元的股利所得併入陳先生的綜合所得,可享有8.5%的可抵減稅額。但由於陳先生的收入較高,合併計稅可能使股利所得適用更高的稅率級距。
  • 分開計稅:將20萬元的股利所得單獨以28%的稅率計算。

這個案例比較複雜,需要仔細計算。一方面,陳先生的高收入可能使合併計稅不划算;但另一方面,陳太太沒有其他收入,若選擇分開計稅,可能無法充分利用免稅額和扣除額。建議夫妻雙方仔細試算,比較兩種方式的稅負差異,或者參考財政部提供的綜合所得稅試算工具。

實用建議:善用試算工具,精打細算

每個家庭的財務狀況各不相同,選擇股利所得申報方式時,切勿盲目跟從,而是要根據自身情況仔細評估。建議夫妻雙方可以:

  • 詳細記錄收入和支出: 掌握夫妻雙方的薪資收入、股利收入、其他所得、以及各項扣除額等資訊,才能進行精確的稅務計算。
  • 利用稅務試算工具: 財政部及各大會計事務所通常提供免費的所得稅試算工具,可以快速計算出不同申報方式下的稅負,方便比較和選擇。
  • 諮詢專業人士: 如果情況複雜,或者對稅務法規不熟悉,建議尋求專業稅務顧問的協助,獲得量身定製的稅務規劃建議。

通過仔細的案例分析和實用建議,相信讀者們能更清楚地瞭解如何為夫妻股利所得選擇最划算的申報方式,從而有效節省稅負,優化家庭財務。

夫妻股利所得如何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結論

總而言之,夫妻股利所得如何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最適合您的方式取決於您家庭的具體財務狀況,包括夫妻雙方的收入、股利所得金額、以及其他扣除額等因素。如同股息所得稅申報常見錯誤一文所提醒的,申報時務必小心,避免影響自身權益。在做出決定前,建議您:

  • 詳細評估家庭的整體所得狀況: 考量所有收入來源及扣除額,才能更準確地判斷適用哪種稅率。
  • 試算不同申報方式的稅負: 許多報稅軟體和線上工具都提供試算功能,善加利用可以幫助您比較兩種方式的差異。
  • 諮詢專業稅務顧問: 如果您的情況較為複雜,或對稅務法規不熟悉,尋求專業人士的建議能讓您更安心。

記住,稅務規劃是一項持續性的過程。隨著您的家庭狀況和投資組合的變化,您可能需要重新評估您的申報策略。如同瞭解每股盈餘在財報中的重要程度一樣,理解稅務申報的細節至關重要。

當其他投資人還在多個網站間切換比對資料,你只需打開 iData,就像擁有一位 24 小時待命的智能投資助理,隨時關注股票資訊。立即在Line上搜尋「@iData」並免費註冊;台股&美股報告、Ai問答、完整資料與動向一次入手,讓數據替你解讀市場,釐清自己想要的投資策略。下一筆更聰明的投資,就從iData開始。瞭解更多細節請參考關於我頁面說明

夫妻股利所得如何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 常見問題快速FAQ

Q1: 夫妻股利所得申報時,合併計稅和分開計稅有什麼區別?

A1: 簡單來說,合併計稅是將股利所得併入夫妻的綜合所得總額,按股利金額的 8.5% 計算可抵減稅額,每一申報戶上限為 8 萬元。分開計稅則是將股利所得單獨計算,採用 28% 的單一稅率,沒有抵減上限。選擇哪種方式取決於您家庭的整體收入狀況和股利所得金額。

Q2: 如何判斷我的家庭適合合併計稅還是分開計稅?

A2: 這沒有絕對的答案,需要綜合考量多項因素:

  • 夫妻雙方的所得總額: 收入越高,適用的所得稅率可能越高。
  • 股利所得的金額: 股利所得越高,分開計稅可能更划算。
  • 家庭的扣除額和免稅額: 這些因素會影響您的綜合所得淨額,進而影響適用的稅率。

建議您在實際申報前,試算兩種不同的計稅方式,比較應納稅額,選擇對您最有利的方式。一般來說,如果您的綜合所得淨額不高,適用稅率在 20% 以下,且股利所得在 94 萬元以下,那麼選擇合併計稅通常可以享有較多的節稅優惠。

Q3: 在進行夫妻股利所得申報時,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A3: 在您準備進行夫妻股利所得申報之前,請務必仔細評估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 瞭解股利所得的計算方式: 清楚合併計稅和分開計稅的計算方式。
  • 評估家庭的整體所得狀況: 考慮夫妻雙方的薪資所得、其他所得、免稅額與扣除額等因素。
  • 考量投資組合的配置: 不同的投資工具產生的股利所得可能有所不同,留意境外所得的申報規定。
  • 注意稅務政策的最新變動: 關注最新的稅務新聞和相關規定。
  • 善用稅務諮詢資源: 如有疑問,尋求專業的稅務諮詢。

總之,夫妻股利所得申報是一個需要綜合考量的議題,務必根據自身情況仔細評估,纔能有效降低稅負。

相關

Tags: iData智能投資助理夫妻股利所得申報股利所得分開計稅股利所得合併計稅股利所得稅務規劃
iData財經編輯

iData財經編輯

Related Posts

總體經濟

解讀財經數據的常見錯誤與陷阱:政策、跨國比較與數據偏誤全解析

2025-06-24
總體經濟

財經日曆失靈:黑天鵝事件突襲,穩定投資者的應對指南

2025-06-24
總體經濟

數據修正對市場的影響:初值與終值解讀,掌握金融數據變動脈絡

2025-06-24
總體經濟

財經日曆數據偏差:應對策略全解析 | 外匯交易者必備

2025-06-24
總體經濟

財經日曆如何影響外匯、期貨、股票、黃金價格?交易者必看指南

2025-06-24
總體經濟

「買消息,賣事實」現象在財經日曆中的體現:交易策略與市場陷阱剖析

2025-06-24
Load More
Next Post

沒收到股利憑單怎麼辦?如何查詢股利所得?國稅局教你輕鬆報稅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熱門資訊

  • 陽明海運2025年投資分析:挑戰與機會並存的航運巨頭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台泥轉型綠能路徑:2025年展望與投資策略分析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正新橡膠 (2105 TT) 2025年財務與市場展望分析報告》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揭示M31(6643)的未來:從低谷中復甦的矽智財供應商”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 創惟科技(6104)未來展望:遊戲機需求推升營收與獲利大幅成長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分類

  • News (1,651)
  • 即時圖表 (3)
  • 台股個股數據 (3,786)
    • 光電業 (69)
    • 其他 (280)
    • 其他電子業 (46)
    • 化學工業 (28)
    • 半導體業 (111)
    • 塑膠工業 (21)
    • 存託憑證 (2)
    • 居家生活 (45)
    • 建材營造 (109)
    • 數位雲端 (15)
    • 橡膠工業 (11)
    • 水泥工業 (10)
    • 汽車工業 (38)
    • 油電燃氣業 (11)
    • 玻璃陶瓷 (5)
    • 生技醫療業 (48)
    • 紡織纖維 (42)
    • 綠能環保 (28)
    • 航運業 (28)
    • 觀光餐旅 (20)
    • 貿易百貨 (25)
    • 資訊服務業 (21)
    • 通信網路業 (46)
    • 造紙工業 (7)
    • 運動休閒 (18)
    • 金融保險業 (668)
    • 鋼鐵工業 (31)
    • 電器電纜 (15)
    • 電子通路業 (20)
    • 電子零組件業 (100)
    • 電機機械 (54)
    • 電腦及週邊設備業 (65)
    • 食品工業 (28)
  • 台股期貨 (431)
    • 個股期貨 (263)
  • 程式交易 (423)
  • 總體經濟 (893)
  • 美股 (73)
  • 股票選股 (1,033)
  • 融資融券 (290)
  • 高頻交易與FPGA (40)
盈智 iData

intelligent Data

結合先進的Ai技術、豐富的資訊資源及前沿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技術,致力為台灣的交易者提供免費、即時且最有幫助的交易工具,創造卓越的交易環境。

商業合作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Recent News

  • 金融機構AI交易佈局:策略、風險與合規全解析 2025-06-24
  • AI在個人理財顧問 (Robo-Advisors) 的深度應用:革新您的理財方式 2025-06-24
  • 監管科技 (RegTech) 應對 AI 交易挑戰:策略、應用與未來展望 2025-06-24
  • 生成式AI在市場分析中的應用:趨勢、案例與商業價值 2025-06-24

交易資源

高頻交易

程式交易策略

FPGA

網站頁面

關於我

隱私權政策與免責聲明

使用條款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4 盈智穩聚 intelligent Data 版權所有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台股個股數據
    • 台積電(2330)|股價、營運與對手
    • 半導體業
    • 電子零組件業
    • 金融保險業
    • 光電業
    • 建材營造
    • 電機機械
    • 生技醫療業
    • 通信網路業
    • 紡織纖維
    • 化學工業
    • 航運業
    • 食品工業
    • 塑膠工業
  • 即時圖表
    • 【散戶多空比】進階版:羊群指標還原
  • 股票選股
  • News新聞
  • 關於iData

Copyright © 2024 盈智穩聚 intelligent Data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