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可能於4月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措施,並將台灣列入所謂「骯髒15國」的可能性,行政院國發會已積極研擬三項因應策略,以維護台灣經濟安全及產業競爭力。這項消息攸關台灣產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高度的時效性。
國發會的應對策略主要著重於提升台灣產業的韌性與國際合作。首先,加強投資台灣,厚植產業競爭力是其核心策略之一。這包含延續「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至2027年,並擴大適用對象,鎖定五大信賴產業(半導體、人工智慧、國防安全、資安與次世代通訊)、服務業及大健康產業,積極推動淨零、數位雙軸轉型,並協助中小企業導入AI技術。此外,政府也將鼓勵企業併購及產業再造基金的運用,期盼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
其次,強化台美貿易及產業合作也是國發會的重點策略。國發會將全面盤點台美貿易合作機會,積極擴大對美投資與採購,並加強台美產業互補合作,力求成為美國可信賴的供應鏈夥伴。此舉旨在深化台美經貿關係,降低潛在風險。
最後,國發會將推動全球半導體與非紅色民主供應鏈。此策略響應賴總統的「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旨在與民主夥伴合作,建立更具韌性、多元化的半導體供應鏈。國發會將積極協助台灣企業開拓多元市場,並強化與民主夥伴的技術合作,共同打造一個穩固的非紅色供應鏈,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台美之間的相互投資相當熱絡,而政府推動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及「五大信賴產業」等政策,也為此次因應措施奠定了基礎。雖然目前缺乏更精確的數據佐證,但國發會積極的應對策略,顯示政府已正視此一潛在威脅,並積極採取行動以保護台灣產業。
儘管新聞主要呈現國發會的觀點,但這些策略的實施成效,以及其對台灣經濟的長期影響,仍有待觀察。未來,我們將持續追蹤相關發展,並盡力呈現更全面的報導,提供讀者更客觀的資訊。
- 關鍵策略一:加強投資台灣,提升產業競爭力,擴大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至2027年。
- 關鍵策略二:強化台美貿易及產業合作,成為美國可信賴的供應鏈夥伴。
- 關鍵策略三:推動全球半導體與非紅色民主供應鏈,建立更具韌性與多元化的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