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紹: 崇越 做什麼?
崇越(5434)主要經營半導體、光電等產業所需之精密材料、零組件及設備的代理銷售,並提供環保綠能系統規劃服務,近年也擴及大健康產業。其競爭對手包括華立等同樣從事零組件代理的公司。
崇越 (5434 TT) 最新分析報告
目標股價
根據評估,崇越(5434)的目標股價範圍為新台幣332.5元至367.5元。
判斷理由
- 先進製程及自主供應鏈趨勢:受惠於AI/HPC等新興應用需求強勁,以及主要客戶持續擴大海外投資,崇越在先進製程和自主供應鏈領域的優勢將持續推升其中長期營運動能。
- 營收成長動能:公司在先進製程原材料方面具備領先地位,且隨著CoWoS產能增加,有助於提升其內容價值。同時,受惠於地緣政治影響,部分電子廠及半導體廠轉往東南亞設廠,崇越承接了大量資料中心工程,目前在手訂單超過新台幣100億元,為營收帶來穩健支撐。
- 獲利能力提升:預計2025年工程營收將成長20-30%,且因工程毛利率高於公司平均水準,將顯著改善整體毛利率表現。
- 股息殖利率吸引力:公司具備良
實質依據
- 4Q24 營收表現亮眼:4Q24營收年增30%,主要受惠於先進製程推升、中國新廠產能開出以及海外工程維持強勁。
- 2025年營收成長目標:公司預期2025年營收將成長10%,其中半導體材料、光阻劑成長接近10%,上海崇越略低於平均,工程成長20-30%。毛利率預估落在13-14%。
- 矽晶圓供需結構改善:預期2025年全球矽晶圓供需結構將略為轉佳,供需比將由2024年的118%降至114%,2026年將進一步降至106%水準。
- 光阻劑市場持續成長:全球光阻劑市場預期將在未來5-10年持續以5.5%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崇越主要代理日本信越化學的光阻劑產品,將受惠於市場成長。
- 東南亞工程業務斬獲:公司目前承接多項東南亞資料中心工程,在手訂單>100億元,包括世界新加坡廠、越南地區則有光寶三期、神達等專案,為營收帶來穩定貢獻。
注意事項:
報告中隱藏了目標價的具體計算方式,僅呈現了目標價範圍。
報告中未提及分析師身份及報告製作日期。
免責聲明和資料來源將在其他部分另行製作。
報告中使用了HTML元素,方便直接發佈到WordPress。請注意,投資涉及風險,以上分析僅供參考,投資人應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並諮詢專業財務顧問意見。
崇越科技(5434 TT)財務分析
崇越科技(5434 TT)近期營運表現穩健,受惠於先進製程及自主供應鏈趨勢,營運持續看好。元大投顧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為 NT$350.0,以2025年EPS推估。
營收與獲利能力分析
- 營收成長:預估2025年營收將達 NT$647.32億元,年增 13.5%,2026年上看 NT$710.75億元。
- EPS 顯著提升:2024年 EPS 為 NT$19.29元,預估2025年將成長至 NT$22.91元,年增 20.2%,2026年達 NT$24.99元。
- 毛利率趨勢向上:受惠於產品結構好轉,預估2025年毛利率落在 13-14% 區間。
分析:崇越科技營收及獲利能力呈現穩定成長趨勢,主要受惠於半導體產業的持續發展及公司在先進製程材料供應鏈中的領先地位。營收成長動能來自於 AI/HPC 等新興應用,以及客戶擴大海外投資帶來的需求。
ROE 分析
- ROE 維持高檔:2023年 ROE 為 19.9%,2024年提升至 21.4%,預估2025年將達到 22.6%,2026年略降至 22.2%。
分析:崇越科技的 ROE 表現優異,顯示公司能有效運用股東權益創造利潤。儘管2026年 ROE 預估略為下滑,但仍維持在相當高的水準,顯示公司整體經營效率良好。
股息政策與殖利率
- 現金股利穩定增加:2023年現金股利為 NT$10.00元,2024年預估為 NT$11.58元,2025年預估為 NT$13.75元,2026年預估為 NT$15.00元。
- 現金殖利率具吸引力:預估2025年現金殖利率為 4.9%,2026年為 5.3%。
分析:崇越科技股息配發率維持在 6-7 成,兼具殖利率概念,對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未來展望
- 成長動能:受惠於 AI/HPC/車用等新興應用,以及晶圓廠產能開出、海外工程案成長。
- 工程業務:2025年工程營收目標成長 2-3成,將帶動整體毛利率改善。
- 風險:須留意矽晶圓供過於求的潛在風險,以及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復甦力道。
ESG 表現
- ESG 評級:Sustainalytics 評級為中等風險,在半導體設備行業中略微領先同業。
- 改善空間:在人力資本、商業道德及資源使用等方面仍有改善空間。
分析:崇越科技在 ESG 議題上的表現中規中矩,未來可加強在人力資本、商業道德及資源使用等方面的管理,提升企業永續發展能力。
參考資訊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 元大投顧相關報告。
請注意,這是一個說明,僅供參考。投資決策應基於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及詳細的財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