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預告將於美東時間14日宣布針對半導體產業的關稅細節,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緊張關注。業界根據川普過往的言論和行事風格,推演了三種可能的課稅劇本,其潛在衝擊不容小覷,特別是對台灣、南韓以及美國自身的半導體產業。
這項即將發布的政策,其時效性極高,牽動著全球經濟的神經。業界人士普遍認為,一切仍是「川普說了算」,充滿不確定性。
三種可能的課稅劇本分別為:
- 劇本一(大水庫模式):根據全球半導體產能與美國國內產能的差額課稅。此劇本對台灣晶片製造龍頭台積電的衝擊最大。台積電2023年報顯示其年產能超過1,600萬片12吋約當晶圓,而其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廠房初期年產能預估卻不及50萬片12吋約當晶圓。如此巨大的產能差異,若採用此劇本,台積電可能面臨超過100%的稅率,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
- 劇本二:直接對進口美國的晶片課稅。此劇本看似直接,但可能反而懲罰那些已在美國設廠的業者,效果未必如預期。
- 劇本三:對含有半導體元件的成品課稅。此劇本的執行難度最高,追溯來源和釐清關稅的複雜性,將成為最大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白宮先前曾暫緩課徵銷美筆電、智慧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而川普先前曾對台積電喊話,不來美國蓋廠「就會課100%關稅」,此言論更為業界推演課稅劇本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業界普遍希望川普能「重重拿起,輕輕放下」,避免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造成更廣泛且深遠的負面影響。
業界人士表示:「潛在影響範圍極廣,最大的挑戰在於執行層面的複雜性與追溯的困難度。」 這反映出全球半導體產業對於川普即將宣布的政策,抱持高度的憂慮和觀望態度。 此事件也突顯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脆弱性,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密切關注美東時間14日的政策宣布,並積極評估各種應對策略。 這場關稅風暴,將如何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值得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