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23:46:27 最新消息!《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針對台積電近期在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一事,發表了其獨到見解。這項投資,無疑是近年來地緣政治與科技角力下的重大事件,其影響將持續發酵。
米勒肯定台積電此舉將強化台美之間的經濟和技術合作,有助於鞏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他提到,美國總統川普時期便已開始積極邀請台灣企業赴美投資,而台積電此番鉅額投資,更獲得美國政府大力支持,川普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更曾共同出席記者會,彰顯其重要性。 此舉也減輕了美國對於高度依賴台灣生產半導體的擔憂。
然而,米勒也發出警告,認為這並非萬無一失的策略。他表示:「台積電投資美國不會解決所有問題,未來仍可能施壓台灣…」。他預測,美國政府未來仍可能持續對台積電施壓,例如:限制對中國出口成熟製程晶片,要求台積電持續增加投資或在美國導入最先進製程,甚至可能質疑其市場壟斷地位,施加更多監管壓力。
米勒進一步分析,美國政府的最終目標是取得半導體製造的主導技術,這也是近年來全球各國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並導致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持續重組的根本原因。雖然美國政府提供誘因吸引製造業赴美,但高昂的成本仍是企業必須考量的因素。
米勒的分析呈現了事件的兩面性:
- 正面:強化台美合作,鞏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地位,降低美國對台灣生產的依賴。
- 負面:台積電未來可能面臨來自美國政府持續的政策壓力,包括可能的政策干預和市場監管。
總而言之,這次台積電在美國的巨額投資,雖然短期內能強化台美合作關係,但長遠來看,台積電仍需面對來自美國政府潛在的政策風險與壓力。這場「晶片戰爭」遠未落幕,其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這也凸顯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的快速變遷,以及地緣政治對產業發展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