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後事項」是指公司在財務報表截止日(資產負債表日)到財務報表通過日之間所發生的事件。 這些事件可能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績效或現金流量,因此,了解期後事項對於投資者、分析師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來說至關重要。期後事項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期末已存在的事項,這些事項在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但在期後獲得的更多證據需要調整期末財務報表;另一類是期末未存在的事項,這些事項在資產負債表日尚未存在,但如果它們重大到足以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判斷,則需要在財務報表中附註說明。
期後事項是什麼?
期後事項指的是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即財務報表截止日)到財務報表通過日之間發生的事件。這些事件可能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績效或現金流量。期後事項對於投資者、分析師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提供更多關於公司財務狀況和前景的信息。例如,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可能已經知道應收帳款存在壞帳風險,但在期後得知客戶破產,則需要調整期末財務報表,增加壞帳準備。這就屬於期後事項中的一種,稱為「期末已存在的事項」。
期後事項可以分為兩類:期末已存在的事項和期末未存在的事項。期末已存在的事項是指在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但在期後發生的事情提供了更多證據,需要調整期末財務報表。例如,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已知應收帳款存在壞帳風險,但在期後得知客戶破產,則需要調整期末財務報表,增加壞帳準備。
而期末未存在的事項是指在資產負債表日尚未存在的事項,因此不需要調整期末財務報表。然而,如果這些事項重大到足以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的判斷,則需要在財務報表中附註說明。例如,公司在期後發生重大訴訟,可能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獲利能力,則需要在財務報表中附註說明。
了解期後事項對於投資者、分析師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提供更多關於公司財務狀況和前景的信息。例如,如果公司在期後發生重大訴訟,可能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獲利能力,則投資者可能會考慮調整其投資決策。因此,投資者和分析師需要仔細審閱公司的財務報表,並注意期後事項的披露,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第二類期後事項的審計程序
第二類期後事項的審計程序是指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識別和評估第二類期後事項的程序,目的是確保被審計單位對這些事項進行適當的披露,避免會計報表使用者產生誤解。審計師在執行審計程序時,應遵循相關的會計準則和法規,並結合實際情況,採取適當的審計方法。
審計師在識別和評估第二類期後事項時,通常會採取以下程序:
- 詢問被審計單位:審計師應詢問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了解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的重大事件,特別是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判斷的事件。詢問的內容應包括但不限於:
- 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方針、經營項目或經營環境是否發生重大變化?
- 是否發生重大訴訟或仲裁?
- 是否發生重大資產處置或收購?
- 是否發生重大財務狀況或經營成果的變化?
- 分析財務數據:審計師應分析被審計單位資產負債表日後的財務數據,例如銷售收入、成本費用、現金流量等,以識別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判斷的重大變化。
- 執行專門審計程序:審計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執行專門的審計程序,以驗證被審計單位對第二類期後事項的披露是否準確和完整。專門審計程序通常包括:
- 審閱法律意見書:審計師應審閱被審計單位資產負債表日後收到的法律意見書,以了解可能影響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重大訴訟或仲裁。
- 審閱董事會會議記錄:審計師應審閱被審計單位資產負債表日後的董事會會議記錄,以了解可能影響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重大決策。
- 執行其他必要的審計程序:審計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執行其他必要的審計程序,以驗證被審計單位對第二類期後事項的披露是否準確和完整。
審計師在執行第二類期後事項的審計程序時,應保持專業的職業判斷,並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適當的審計方法。審計師應確保被審計單位對第二類期後事項進行適當的披露,以避免會計報表使用者產生誤解。
什麼是重大之期後事項?
在理解期後事項的分類後,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重大之期後事項」。所謂「重大之期後事項」,指的是那些對財務報表使用者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有重大影響的期後事項。換句話說,這些事項若未被揭露,可能會導致財務報表使用者做出錯誤的判斷或決策。
舉例來說,假設一家公司在108年度財報的期後,發生了一起重大火災,導致其主要生產設備損毀,而這起火災事件對公司未來的營運將產生重大影響。雖然這起火災事件發生在期後,但它反映了108年度已存在的風險,因此屬於「調整事項」,必須在108年度財報中揭露,並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進行調整。
判斷期後事項是否為「重大之期後事項」,需要考慮多項因素,例如:
- 事項的性質: 該事項是否涉及重大資產、負債、收入或費用?是否會對公司未來營運產生重大影響?
- 事項的金額: 該事項的金額是否足以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的判斷?
- 事項的時機: 該事項發生的時間是否接近資產負債表日?是否會對公司財務報表使用者產生重大影響?
- 其他相關因素: 公司是否已採取措施來減輕該事項的影響?公司是否已對該事項進行充分的評估?
當期後事項被認定為「重大之期後事項」時,企業必須在財務報表中進行適當的揭露,包括:
- 事項的性質: 清楚說明期後事項的內容,例如火災、訴訟、重大合約等。
- 事項的金額: 揭露與期後事項相關的金額,例如賠償金額、損失金額等。
- 事項的影響: 說明期後事項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的影響。
- 公司採取的措施: 說明公司已採取或將採取的措施來減輕期後事項的影響。
透過適當的揭露,企業可以確保財務報表使用者能夠充分了解期後事項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的影響,並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項目 | 說明 |
---|---|
定義 | 對財務報表使用者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有重大影響的期後事項。 |
判斷標準 |
|
揭露內容 |
|
期後事項審核是什麼?
期後事項審核是審計中重要的一環,許多高風險事項往往隱藏於期後,應給予足夠的審計關注。 所謂調整事項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的、能對 資產負債表 日已存在情況提供進一步證據的事項。換句話說,調整事項是指在財務報表編製完成後,審計人員發現的需要對財務報表進行調整的事項。這些調整事項可能是由於新資訊的披露、錯誤的發現或對先前估計的修正所致。
舉例來說,假設一家公司在財務報表編製完成後,發現其先前估計的應收帳款壞帳提列不足,需要進行調整。這就屬於期後事項審核中需要進行調整的事項。
調整事項的類型很多,常見的包括:
應收帳款壞帳提列調整: 審計人員在期後事項審核中發現應收帳款壞帳提列不足,需要進行調整。
存貨跌價損失調整: 審計人員在期後事項審核中發現存貨跌價損失,需要進行調整。
固定資產折舊調整: 審計人員在期後事項審核中發現固定資產折舊計算錯誤,需要進行調整。
負債重分類調整: 審計人員在期後事項審核中發現負債分類錯誤,需要進行調整。
調整事項的影響可能很大,因此審計人員必須對其進行仔細的審查。審計人員需要確認調整事項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相關的會計準則,以及是否已適當披露。
除了調整事項之外,期後事項審核還包括非調整事項。非調整事項是指在財務報表編製完成後發生的,對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但不需要進行調整的事項。非調整事項通常需要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以便使用者了解相關情況。
非調整事項的類型也很多,常見的包括:
重大訴訟或索賠: 審計人員在期後事項審核中發現公司面臨重大訴訟或索賠,但由於訴訟結果尚不確定,因此不需要進行調整,但需要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
重大的經營變動: 審計人員在期後事項審核中發現公司發生重大的經營變動,例如併購或出售子公司,但由於這些變動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尚不確定,因此不需要進行調整,但需要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
重大的財務風險: 審計人員在期後事項審核中發現公司面臨重大的財務風險,例如利率變動或匯率變動,但由於這些風險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尚不確定,因此不需要進行調整,但需要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
期後事項審核是審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幫助審計人員發現可能影響財務報表準確性的重要資訊。通過對期後事項進行審查,審計人員可以確保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為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資訊。
期後事項的分類:期末已存在與期末未存在
期後事項是指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到財報通過日之間發生的事件或交易。這些事件可能對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績效或現金流量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需要在財務報表中進行適當的調整或揭露。期後事項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期末已存在和期末未存在。
期末已存在是指在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的事項,但直到期後才獲得更多證據或資訊,讓原本存在的不確定性得以釐清。舉例來說,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可能已經估列了應收帳款的備抵呆帳,但直到期後才得知某個客戶已經破產,導致應收帳款無法收回。這時,公司就需要根據新的證據調整原本的備抵呆帳,並將調整後的金額反映在財務報表中。其他期末已存在的期後事項還包括:
- 重大訴訟的結果: 在資產負債表日,公司可能正在進行一場訴訟,但結果尚不明朗。如果在期後,訴訟結果已經確定,公司就需要根據結果調整財務報表,例如認列賠償費用或增加資產。
- 重大投資的結果: 在資產負債表日,公司可能正在進行一項重大投資,但投資結果尚未確定。如果在期後,投資結果已經確定,公司就需要根據結果調整財務報表,例如認列投資收益或損失。
期末未存在是指在資產負債表日尚未存在的事項,但在期後發生,並且對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績效或現金流量產生重大影響。例如,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可能沒有發生任何重大災害,但在期後發生了地震,導致公司資產損失。這時,公司不需要調整期末財務報表,但需要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揭露這項事件,以及事件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
期末未存在的期後事項通常需要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揭露,因為這些事件可能對投資者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其他期末未存在的期後事項還包括:
- 重大併購交易: 在資產負債表日,公司可能尚未決定是否進行一項重大併購交易。如果在期後,公司決定進行併購交易,則需要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揭露這項交易,以及交易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
- 重大市場變動: 在資產負債表日,市場可能尚未出現重大變動。如果在期後,市場出現重大變動,例如原物料價格大幅波動或利率大幅變動,則需要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揭露這些變動,以及變動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
期後事項是什麼?結論
期後事項,簡單來說就是指在財務報表截止日後發生的事件或交易。這些事件可能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績效或現金流量。因此,了解「期後事項是什麼」對於投資者、分析師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來說至關重要。他們可以透過了解「期後事項是什麼」以及這些事件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期後事項可以分為兩類:期末已存在的事項和期末未存在的事項。期末已存在的事項,是指在財務報表截止日已經存在,但在期後獲得更多證據需要調整財務報表的事項。而期末未存在的事項,是指在財務報表截止日尚未存在的事項,但如果它們重大到足以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判斷,則需要在財務報表中附註說明。
透過了解「期後事項是什麼」,投資者、分析師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前景,並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同時,企業也需要重視期後事項的揭露,以確保資訊的透明度和準確性,建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提升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
期後事項是什麼? 常見問題快速FAQ
期後事項對投資者有什麼重要性?
期後事項對於投資者非常重要,因為它提供更多關於公司財務狀況和未來前景的資訊。例如,如果公司在期後發生重大訴訟,可能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獲利能力,投資者便會根據這些資訊調整他們的投資決策。因此,投資者需要仔細審閱公司的財務報表,並注意期後事項的披露,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期後事項與會計師有什麼關係?
會計師在編製財務報表時,需要考慮期後事項,並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或揭露。會計師也需要在審計過程中,評估期後事項的影響,並確保被審計單位對這些事項進行適當的披露。因此,會計師對於期後事項的理解和掌握至關重要。
如何辨別期末已存在與期末未存在的事項?
期末已存在的事項是指在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但在期後獲得更多證據或資訊,讓原本存在的不確定性得以釐清。而期末未存在的事項是指在資產負債表日尚未存在的事項,但在期後發生。簡單來說,期末已存在的事項是在期後才獲得更多證據,而期末未存在的事項是全新的事件。要辨別兩者,主要在於事件是否在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以及是否獲得更多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