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歐盟因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引發爭端,雙方將於9月13日進行首次諮商會議,台灣將強調開放原則,並說明歐系業者在國產化政策下依然獲得訂單,希望能確保彼此商業利益。此會議將在布魯塞爾舉行。
爭端源自於歐盟認為台灣的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違反了WTO規定,因此於7月底依WTO規定要求進行爭端解決諮商。台灣則表示國產化政策有助於能源安全與產業發展,並強調歐系業者也能從中獲益。
台灣經濟部貿易署、產發署、能源署將與歐盟代表在諮商會議上進行討論。台灣官員表示,會議將會向歐盟表達開放原則,但也要兼顧國內風場推動進度與國家能源安全。
知情官員表示,台灣將以“以開放為原則”作為諮商立場。經濟部高層補充說明:“同一遊戲規則(國產化政策)之下,也有歐系開發商、製造商持續推動風場開發或取得訂單”。產發署官員則表示:“政府是希望透過國產化政策,培育運維量能”。
開發商則表達了對於國產化政策的擔憂,認為“目前區塊開發專案的確受到相當多挑戰,包括企業購電協議(CPPA)簽署困難、原物料高漲、投資意願變化等,降低國產化要求有助於離岸風電專案因應這些挑戰,也有助銀行重新評估專案及提高融資意願”。另一位開發商也提到:“區塊開發各國產化要求不盡相同,盼規範差距不應過鉅,讓各階段得標專案都能有順利完成的可能性”。
這次諮商會議將是台灣與歐盟就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爭端的關鍵一步,雙方將努力尋找解決方案,以確保彼此的商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