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近期遭遇強勁逆風,股價持續低迷,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波震盪不僅衝擊特斯拉本身的營運,也波及與其合作的台灣供應鏈廠商,讓投資人憂心忡忡。這則報導將深入探討此事件的來龍去脈,並分析其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日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罕見地公開承認:「特斯拉生意面臨很大困難。」此言一出,立刻引發市場劇烈震盪。特斯拉股價在10日重挫15.4%,創下五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自去年12月17日創下新高以來,累計跌幅已達52%,市值蒸發超過8,000億美元,這也讓許多投資人感到不安。
此事件的發生,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特斯拉在歐洲和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大幅下滑,是導致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瑞銀分析師史帕克的預測,特斯拉本季度交車量將減少16%,今年全年銷量將年減約5%。 此外,馬斯克本人一系列備受爭議的決策,例如大幅削減員工數量,也影響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和市場信心。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波衝擊也迅速傳導至台灣。許多台灣廠商長期以來都是特斯拉的重要供應鏈夥伴,特斯拉的營運狀況直接影響這些廠商的業績表現。例如,貿聯-KY作為特斯拉電源管理線束的主要供應商,其2024年車用業務營收預計將年減26%,電動車業務年減幅度更達28%。 和大作為特斯拉減速齒輪箱主力供應商,以及乙盛 (電池相關機構件)、聯嘉 (車燈模組)、廣達及華孚 (顯示器支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11日,貿聯-KY股價大跌逾7%,和大重挫4%,顯示台灣供應鏈廠商已感受到這波寒流的威力。
這次事件凸顯了全球經濟的 interconnectedness (相互關聯性)。一家大型企業的經營困境,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供應鏈,進而影響眾多廠商的營運。 目前,台灣供應鏈廠商對後市看法大多審慎。例如,貿聯對今年電動車業務發展持審慎態度,和大則預期今年營運將與去年相當。 這場風暴是否會持續擴大,以及台灣供應鏈廠商如何因應,都將是未來值得持續觀察的重點。
- 特斯拉股價暴跌52%,市值蒸發逾8,000億美元。
- 馬斯克承認特斯拉生意面臨巨大困難。
- 台灣特斯拉供應鏈廠商股價下跌,例如貿聯-KY、和大等。
- 特斯拉歐洲及中國市場銷售額大幅下滑。
- 此事件為近期發生,具有高度時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目前市場氛圍偏向負面,但我們也應持續關注事態發展,並蒐集更多元的資訊,以提供讀者更全面且客觀的報導。 這起事件也提醒我們,全球經濟的變動風險,以及產業鏈的脆弱性,值得各界共同關注與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