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即將上路的碳費機制,環境部於2023年12月12日召開碳費相關三子法研商會議,針對三項子法草案聽取各界意見。會議一開始就出現插曲,多個環團拉起布條呼籲「勿讓碳費淪為『折扣大拍賣』」,並發布台灣碳費制度設計十大建議。環團質疑草案內容包含高碳洩漏風險係數、2.5萬噸免徵額,以及碳權抵扣等優惠設計,認為這些優惠設計將降低企業繳交的「實質」碳費價格,不利減碳目標達成。
環團代表表示,減碳不只是環境部的責任,也是經濟部的責任,擔心碳費設計一再打折,無法達成台灣2030年的減碳目標。而產業界代表則多認為減量指定目標過於嚴苛,難以達成優惠費率的減量條件,建議燃料標竿值再放寬,鋼鐵公會也希望放寬先期專案碳抵換的限制。他們認為,減量目標過於嚴苛將不利減碳目標達成,甚至可能造成產業外移。
環境部表示,各界對於碳費三子法的意見相當多,需要時間彙整。環境部氣候署副署長黃偉鳴表示,法律上要溯及既往會有難度,也會有爭議。他強調,首年碳費將不計收全年,而是根據正式費率公告月份起算至年底,按比率計徵碳費。
這次會議展現了各界對於碳費機制設計的關注,也突顯了減碳目標與產業發展之間的平衡問題。未來,環境部將持續與各界溝通,力求找到兼顧減碳目標與產業發展的碳費制度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