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於7月7日正式拍板碳費費率,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優惠費率A為每公噸50元,優惠費率B每公噸100元。此舉引發了全國工業總會(工總)的質疑,工總認為費率過高,不利於產業低碳轉型,呼籲政府應儘早實施台版CBAM,以利台灣產業在全球碳排放規範下順利發展。
工總提出了三點看法,認為碳費費率偏高,不利於產業低碳轉型。首先,工總表示,這次建議費率仍然偏高,不利於產業低碳轉型,企業應該將資金留作低碳轉型投資,而非繳納高額碳費。其次,工總強調,碳費制度設計不僅影響產業,更應通盤考量對經濟、社會的衝擊,碳費費率偏高,加上基本工資、電費等成本同步調升,對產業將形成沉重負擔。最後,工總指出,目前碳費規劃並沒有與台版CBAM同步,沒辦法對國外進口高碳排的產品課稅,無異於鼓勵進口國外高碳排產品,不但傷害台灣相關產業,更無助國內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呼籲政府應儘早實施台版CBAM。
面對碳費政策,各鋼廠也紛紛提出自身看法和應對措施。中鋼估算,以2025年減碳目標採優惠費率試算,每年應繳碳費預計落在2億至4億元。中鋼表示會努力爭取最優費率,以降低成本。豐興也已以每公噸碳費300元計算新增成本,並表示後續還要積極減碳不鬆懈,並盡力爭取最高的優惠費率。威致鋼鐵則編列15億元預算做節能減排,降低碳排放,善盡社會責任,表示政府怎麼規定就怎麼做。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估外銷歐洲鋼鐵每公噸可能增加12美元至15美元成本。CBAM針對鋼、鋁等實行「碳盤查」,未來將對高碳排產品課徵碳稅,此舉將對台灣鋼鐵產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環境部正式拍板碳費費率,但工總認為費率過高,不利於產業低碳轉型,並呼籲政府應儘早實施台版CBAM。鋼廠也積極應對,努力爭取最優費率,降低成本,並積極減碳。這篇文章呈現了環境部、工總和鋼廠對碳費政策的不同觀點,反映了碳費政策推行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