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持續升溫,白宮更嚴格查緝中國「洗產地」行為,為台灣網通產業帶來一波意料之外的轉單潮。這股強勁的訂單湧入,正值台灣業者甫結束春節假期,為產業注入一股強心針,也凸顯台灣廠商長期以來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
美國總統川普時期啟動的貿易戰,對墨西哥、中國大陸等國產品課徵高額關稅,促使歐美客戶積極尋求替代供應商。 台灣網通廠,例如神準(3558)、啟碁(6285)、中磊(5388)、明泰(3380)、展達、正文(4906)、智邦、達運光電、智易、建漢等,因其在美國及東南亞地區擁有生產基地,並能迅速調整產能,成為這波轉單潮的最大受惠者。
- 迅速反應:許多歐美客戶將原本在墨西哥生產的訂單,轉移至台灣廠商於東南亞的生產基地,並要求增加美國及東南亞的生產線產能。這顯示台灣業者在全球供應鏈的靈活度與快速反應能力。
- 策略布局:早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際,台灣網通廠即開始佈局東南亞,並積極建置非中國大陸產能。此舉為此次轉單潮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證明了前瞻性的策略規劃的重要性。 業者私下透露:「過往大陸供應商透過在東南亞國家及墨西哥等設立公司及製造方式『洗產地』,…台灣網通廠是台資也怕被誤殺,因此申報上都非常謹慎,而美國製造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 成本考量:一位不具名的網通業者表示:「川普拍板對墨西哥、加拿大、中國大陸輸美產品課徵關稅,擔憂關稅戰效應擴大的歐、美客戶都來了。」另一位國內網通大廠高層則指出:「川普當選之後,網通業普遍『忙得不得了』,因為歐、美等十多組客戶都來了,要把原本在其他供應商墨西哥廠生產的單,轉到自家東南亞生產基地。」 還有業者分析:「美國對墨西哥進口產品課徵25%關稅之後,成本比大陸生產加關稅後還貴……東南亞變成首選。」
- 靈活生產:有網通業者形容:「台灣網通廠就像遊牧民族,…最快落地三到六個月內就可以量產,成台灣網通產業搶商機的最佳競爭力。」這展現台灣業者在面對國際情勢變動時,快速調整生產策略並有效因應的能力。
這波轉單潮不僅反映出美國貿易政策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也突顯台灣網通廠在全球化競爭中的韌性與優勢。 然而,這也同時提醒我們,國際情勢瞬息萬變,業者必須持續提升競爭力,才能在全球市場中站穩腳步。 值得注意的是,此現象發生於2025年2月3日左右,為近期時效性新聞。
儘管報導主要從台灣網通廠的角度切入,但我們也提及中國大陸供應商的「洗產地」行為以及歐美客戶轉單的原因,力求呈現事件的多個面向。 未來,我們將持續關注此議題的發展,並帶來更全面、深入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