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一則關於5萬公噸銷往美國螺絲大單轉移至台灣的消息,在台灣螺絲產業投下震撼彈。這筆原本由大陸供應的訂單,因為美中貿易戰引發的關稅衝擊,轉而由5家台灣螺絲廠接手,然而,每公斤僅1美元多的低廉售價,卻引發業界一片譁然。
這筆巨額訂單,由一家未具名的美國扣件大廠釋出,平均分配給五家台灣廠商,每家約承接1萬公噸。由於訂單交期長達1至2年,部分螺絲廠在考量2024年台灣螺絲產業遭遇史上最低迷困境的背景下,選擇接單以求生存。
這起事件凸顯了美中貿易戰對全球供應鏈的巨大影響。一位中鋼專家表示:「這筆大單轉到台灣,代表川普關稅戰已經撼動供應鏈結構,同時也凸顯台灣擁有產業競爭力。」然而,這份「競爭力」卻是以犧牲價格為代價換來的。每公斤1美元多的售價,遠低於台灣螺絲銷美正常的3至4美元價格,讓許多業者憂心忡忡。
- 價格崩跌的憂慮:南部一家上市櫃鋼廠主管直言:「這批螺絲售價實在太扯了,每公斤只有1美元多一點,拉低台灣螺絲出口的價格水平…認為不值得鼓勵。」他更指出,如此低廉的價格不可能採用中鋼的優質鋼材生產,很可能是使用大陸或印度的低價、低品級鋼胚或盤線生產,與中鋼「精緻鋼廠」的大方針背道而馳。
- 生存壓力下的抉擇:一位螺絲廠業者無奈地表示:「由於景氣實在太差,都快活不下去了,先顧肚子再說,把面子放一邊。」
- 兩岸台商的價格競爭: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這家美國家用扣件零售廠的訂單原本就在台灣生產,後來被大陸台商低價搶走,「如今台灣再搶回來卻是滿臉傷心淚」,價格完全變了樣,背後儼然就是兩岸台商大亂鬥。
2024年台灣螺絲出口美國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公斤價格為3.36美元,出口量約60萬公噸。這筆5萬公噸的轉單,雖然在總出口量中占比不高,但其低廉的價格卻可能嚴重衝擊整個產業的價格體系,造成惡性競爭,進而影響台灣螺絲產業的長期發展。
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們,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台灣產業必須在追求競爭力的同時,也要重視價格的合理性與產業的永續發展。這則新聞報導呈現了台灣螺絲產業的兩難困境:在低迷景氣下爭取訂單的生存壓力,與維持產業健康發展的長遠考量之間的拉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與探討。
這項報導具有高度時效性,我們將持續追蹤事件發展,並為讀者帶來最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