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即將擴大對中國大陸的晶片出口管制,將16奈米製程納入限制範圍,此舉預計最快10日宣布,引發全球半導體產業高度關注,並可能對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造成衝擊,儘管影響程度預估有限。
美國政府此波行動,旨在抑制中國大陸在人工智慧及先進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防止關鍵技術落入中國大陸及俄羅斯手中。此舉擴大了先前僅針對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出口管制。
這項擴大禁令,將影響範圍擴及台積電等全球晶圓代工廠商在中國大陸的業務。路透社與彭博社報導指出,新措施可能將AI晶片的銷售限制擴大至全球多數地區,並將國家分為三級,以限制不同地區取得美國晶片的程度。台灣、日本、南韓、歐洲等屬於第一級;中國大陸和俄國屬於第三級;東南亞、中東等屬於第二級。
此消息一出,業界反應不一。 輝達已公開發表聲明,表達對此政策的強烈反對,其新聞稿中指出:「拜登政府臨去前對全球大部分地區實施出口管制,政策上轉變太大,不僅無助於降低誤用的風險,反而會威脅到經濟成長與美國領導地位。」
業界人士則普遍認為,將製程管制範圍擴大至16奈米,「茲事體大」。 雖然法人推估台積電16奈米製程營收占比約8%,且相關客戶並非全數來自中國大陸,因此影響有限且可控;但對於其他16奈米製程營收占比較高的廠商,例如格羅方德,則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此事件的時間點值得注意,台積電的法說會將於1月16日舉行,屆時此議題勢必成為焦點。 這項即將實施的晶片禁令,無疑將為全球晶圓代工產業帶來新的挑戰,並進一步加劇美中科技戰的緊張局勢。 本報導將持續追蹤事件進展,為讀者提供最新的資訊。
- 美國政府擴大晶片禁令,將16奈米製程納入限制範圍。
- 此舉旨在壓制中國大陸的AI和先進半導體技術發展。
- 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商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可能受到影響,但影響程度預估有限。
- 輝達公開表達反對,認為此政策將傷害經濟成長及美國的領導地位。
- 台積電16奈米製程營收占比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