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岸與墨西哥灣港口勞資雙方談判破裂,導致上萬名勞工發起 47 年來首次全面罷工,造成港口停擺,衝擊全球供應鏈,並推升運價。美國東岸與墨西哥灣的 36 座港口,包括紐約、紐澤西等地,自美東時間 2023 年 10 月 1 日零時 1 分起全面停擺。這次罷工是由國際碼頭工人協會 (ILA) 發起,該組織代表 4.5 萬名港口工人,要求加薪 77%,但美國海事聯盟 (USMX) 只願意提供 50% 的加薪幅度,雙方僵持不下。
這次罷工的起因是勞資雙方在薪資和自動化問題上談判破裂。ILA 在聲明中表示:「如果必要,我們準備持續奮鬥,不管要罷工多久,都要為 ILA 成員爭取薪資,反對自動化。」
港口停擺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巨大影響,導致食品、石化、消費者電子及服飾等產品進口停滯。紐約與紐澤西港務局表示,紐約地區港口有將近 10 萬只貨櫃等待卸貨,因罷工動彈不得。未來幾周有 35 艘貨櫃船將抵達紐約,紐約州州長霍楚呼籲民眾不要搶購囤貨,確保食品供應安全。
摩根大通估算,這場罷工對美國經濟每天衝擊上看 50 億美元。Jefferies 上周表示,東岸與墨灣港口停擺,每天會對美國經濟造成 30 億至 40 億美元威脅。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古斯比說,若罷工持續太久,構成供應鏈風險,聯準會將被迫因應。
馬士基已擬定緊急應變計畫,並發布客戶建議,提醒可能出現的干擾。馬士基表示,這場罷工將造成貨物流動減慢、提高成本。
美國經濟研究聯合會分析顯示,這些港口處理了 25% 的美國國際貿易。罷工可能「癱瘓美國貿易」,使食品、石化、消費者電子及服飾等產品進口停滯。罷工每天影響接近 5 億美元,若維持一周,會使美國經濟付出 37.8 億美元代價。罷工會導致數十萬個貨櫃無法流入美國。
拜登政府有權干預罷工,但當局表示不會行使這項權力。目前雙方尚未有重啟談判的跡象,罷工事件對全球供應鏈和美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未來發展仍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