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股重挫,連帶影響台灣股市,引發市場關注。今(11)日台股加權指數下跌148.17點,收在23125.08點,失守5日線,三大法人同步賣超142.13億元,顯示市場信心受到衝擊。這波跌勢,是近期國際情勢及科技巨頭財報表現綜合影響的結果,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美國科技股表現疲弱,是引發台股下跌的主要因素。根據數據顯示,甲骨文財測不如預期,股價重挫6.6%;輝達下跌2.69%;台積電ADR跌幅達3.63%;超微及美超微分別下跌2.39%及8.2%,拖累美股四大指數全數收黑。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54.10點 (0.35%),收44247.83點;標普500指數下跌17.94點 (0.30%),收6034.91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49.45點 (0.25%),收19687.24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更下跌124.14點 (2.47%),收4894.70點。
此波跌勢,發生在國際局勢錯綜複雜之際。中東局勢緊張,敘利亞政局持續動盪,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中國對輝達的反壟斷調查,也為科技產業帶來不確定性。此外,市場正密切關注美國聯準會(Fed) 12月中旬的FOMC利率政策會議,以及12月12日將公布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這些因素都為市場帶來觀望情緒。
- 國際情勢:中東局勢緊張,地緣政治風險增加,影響投資人信心。
- 科技巨頭財報:甲骨文財測不如預期,重挫股價,引發市場擔憂。
- 監管風險:中國對輝達的反壟斷調查,帶來科技產業的不確定性。
- 美國經濟數據:市場觀望Fed利率政策及CPI數據,影響投資決策。
本土期貨法人分析指出:「敘利亞政局風雲變色,中東局勢緊張,加上中國對輝達的反壟斷調查以及甲骨文財測不佳,影響市場短線交投情緒,美股走勢承壓,台股短線待消化賣壓、籌碼沉澱,靜待美國CPI數據公布。」
儘管台積電11月營收仍達2760.5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4%,創單月營收史上次高,但月減12.2%的數據也顯示出市場需求的些微減弱。此外,14家上市金控11月稅後淨利合計345.42億元,較2023年同期虧轉盈,顯示金融業表現相對穩健。電子零組件業10月加班工時更創下51年新高,反映AI運算需求的持續強勁。然而,這些利多消息似乎未能抵銷美科技股重挫的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三大法人同步賣超142.13億元 (外資及陸資賣超70.14億元),台指期淨空單卻減少595口至1萬2177口,外資淨空單也減少188口至3萬7390口,顯示部分法人已開始調節部位。台股後續走勢,仍需觀察國際情勢變化及美國經濟數據的公布情況。
這則新聞報導於2024年12月11日發佈,內容反映當日市場狀況,具有高度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