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櫃海運市場近期熱鬧非凡,航運三雄以星航運、長榮 (2603)、陽明 (2609)、萬海 (2615) 的財報表現亮眼,其中以星航運上季獲利 3.728 億美元,優於預期,但遠輸給長榮、陽明,只與運力規模更小的萬海相近。
業界分析,長榮、陽明、萬海獲利優於以星航運的關鍵在於新船加持,以及積極打造節能船,搶攻全球貿易貨運市場。特別是長榮斥資台幣 1,600 多億元訂造甲醇雙燃料船,萬海斥資最高達台幣 800 億元,陽明則斥資台幣 300 億元左右,這三家航商都積極布局節能船市場,展現搶占未來市場的決心。
值得注意的是,長榮、萬海、陽明都公布了 7 月營收,全部寫下近 22 個月以來的新高,反映出全球貨櫃海運需求依然強勁,特別是地緣政治緊張導致運價高漲,讓貨櫃海運業成為投資人的避險聖地。
市場推估,以星航運全年調整後 EBIT 預估為 14.5 億~18.5 億美元,雖然財報表現不錯,但仍有進步空間。以星航運 Q2 財報遠優於去年同期,營收也大幅成長,顯示以星航運的營運狀況良好,但相較於三雄新船與節能船的布局,以星航運的投資策略相對保守。
總結來說,航運三雄在財報表現上都有亮點,特別是長榮、陽明、萬海積極投資新船和節能船,讓他們在全球貿易貨運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隨著全球貿易需求持續增長,航運業的未來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