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業景氣出現轉折,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 (台經院) 最新公布的數據,9月台灣製造業景氣燈號由連續5個月的綠燈轉為代表景氣低迷的黃藍燈,顯示傳產動能疲弱,僅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相關產業保持動能。這項消息引發市場關注,也為台灣經濟前景帶來些許憂慮。
台經院分析,9月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由8月的13.02分下降至9月的11.84分,主要原因是出口、外銷訂單、生產等指標年增率均明顯縮小。台經院表示,傳產貨品因颱風遞延的出貨已消化完畢,但國際間生產過剩壓力仍在,包括機械、塑膠、化學等貨品出口增速翻黑,抵銷資通與視聽、電子零組件等科技類貨品部分漲幅。
此外,塑化製品等產業因海外同業產能開出,下游客戶採購觀望,導致外銷訂單年增率較8月縮小。傳產生產動能疲弱,僅機械業維持正成長,製造業廠商看壞當月景氣表現,景氣信號值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局不穩導致日圓重貶,也衝擊傳產。台經院指出,日圓走貶雖對台灣廠商自日本進口原材料、半導體設備等有利,但對工具機等機械業者出口競爭壓力加大。這是否會拉長傳產復甦時間,影響製造業表現,都是未來觀察的重點。
個別產業表現方面,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受惠 AI 和雲端服務需求續強,出口年增率仍為雙位數,但外銷訂單年增率下降。化學製品產業則因中國需求減少,上游原材料價格偏高,連續4個月亮出黃藍燈。
整體而言,台灣製造業復甦力道不同調,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除了傳產動能疲弱外,國際間的經濟情勢也影響著台灣製造業的發展。美國聯準會降息,歐洲央行降息,國際資金外流,可能激勵亞洲股市表現,但也會對新興市場帶來資金壓力。中國為了達成今年經濟成長目標,推出多項貨幣政策工具,推動振興股市及房市,但其效果仍待觀察。
此外,以色列攻打伊朗,中東局勢緊張,影響國際油價走勢及亞歐間物流運輸。日本自民黨國會席次不過半,政局不確定性增加,都可能對台灣製造業產生影響。未來台灣製造業發展如何,仍需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