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 (BTC) 近日提出創新建議,鼓勵醫學中心投資生技產業,並成立健康數據服務公司,目標將台灣新藥研發從製造升級至創造,並建立國際品牌。這次會議於 2023 年 8 月 28 日在台灣舉行,提出六大面向、25 項建議,其中兩項最具創新。
BTC 召集人吳誠文表示,台灣應該在生技和醫療結合之外,導入健康數據服務,特別在新藥研發及製造上,也鼓勵從台灣製造升級為「台灣創造」,強化轉譯研究、研發創新產品、建立國際品牌。他更希望由醫學中心扮演「投資生技」領頭羊角色,再邀請區域醫院、地區醫院,甚至基層診所一起引導產業投資。
會議中提出的其中一項創新建議為結合民間力量與醫學中心成立健康數據服務公司,目標整合及發展生醫相關 AI 軟硬體,並運用台灣特有數據協助醫療服務優化。此舉希望能藉由醫學中心的專業知識與資源,結合民間企業的技術與資金,建立一個更完善的健康數據服務平台,加速台灣生技產業發展。
另一項創新建議為鼓勵各大公私立醫學中心直接或間接投資生技醫療產業。衛福部常務次長周志浩表示,《醫療法》第 35 條對「醫療法人投資單一公司占資本額 20%」限制已放寬,但目前仍需評估是否再擴大比例。公立醫院能否開放投資單一公司的比重,則需由公立醫院自行評估財務能力。周志浩也表示,衛福部正在研議「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草案)」,目標明年 8 月 前上路,以保障人民資訊隱私權。
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表示,兩年前《醫療法》放寬醫學中心投資民間公司比重時,榮總醫療體系的主管機關退輔會、台大醫院等教學醫院的主管機關教育部都樂觀其成。他相信,醫學中心在資金、人才、技術方面都有優勢,可以成為生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BTC 委員代表閻雲表示,今年會議在智慧創新、生醫永續、健康台灣等三大議題之下,提出 AI 賦能應用、醫療資訊/健康數據、精準健康/全人健康照護、人才/資金、落地發展/市場准入、國際鏈結/市場布局等六大面向,共計 25 項建議,希望能促進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
BTC 會議提出鼓勵醫學中心投資生技公司,有助於促進台灣新藥研發,但也要考量資金、人才、市場等方面的挑戰。醫學中心成立健康數據服務公司需要解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問題。醫學中心投資生技公司可能面臨倫理和利益衝突等問題。
BTC 會議提出的創新建議,希望藉由醫學中心投資生技產業以及成立健康數據服務公司,促進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並建立國際品牌。然而,相關政策的執行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數據安全、倫理、利益衝突等問題,才能有效促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