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紹: 零壹 做什麼?
零壹科技(3029)成立於1980年,是台灣一家企業IT解決方案代理商,專注於網路軟體、硬體產品的代理製造及開發,提供網路暨資訊安全、IT基礎架構、雲平台與應用、大數據與應用等解決方案。零壹的競爭對手包括廣豐、嘉實、飛行網股、精品、大塚、力新、訊連、蒙恬、關貿、系微等應用軟體公司,以及全達、松崗、展碁、晉泰、富爾特、實威、聚碩、數技、聯強等通路代理商。根據2025年4月8日的最新消息,零壹(3029)盤中股價下跌。
零壹 (3029 TT) 個股分析報告
1. 目標股價
根據近期市場狀況與公司發展,零壹的目標股價範圍設定為 新台幣107元至118元。此範圍考量了公司未來的成長潛力與可能面臨的風險。
2. 判斷理由
- 營運穩健成長: 零壹科技作為台灣最大的資訊服務暨加值型代理商,擁有超過50個國內外知名品牌代理權,其中包含獨家代理品牌,以及市佔率領先的品牌。
- 訂閱制服務比重提升: 零壹積極推動訂閱制服務,目前佔營收約25%,有助於提升營運穩定性,降低客戶初期投入成本。
- 策略合作夥伴關係: 引入策略股東大聯大(3702 TT),有助於加速產業生態系的建構,並擴展海內外市場。
- ESG 表現: 零壹致力於環境保護,設定了明確的環保、節能目標,並積極推動各項節能計畫,展現企業社會責任。關於零壹的更多ESG資訊,可參考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公司治理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3. 參考的實質依據
零壹科技在2024年營收達到184.76億元,年增32.72%。毛利率提升至13.15%,營業利益年增45.36%。稅後純益8.34億元,年增20.57%,EPS為4.99元。
展望2025年,預估營收將達到268.92億元,年增45.55%,稅後純益11.81億元,年增41.60%,EPS為7.07元。
產品組合:
IT基礎架構占比約 29%、網路暨資訊安全占比約 47%、雲平台與應用占比約 18%、AI大數據占比約 6%。
零壹科技為台灣 Broadcom VMware 的獨家代理商,同時也與 NVIDIA 合作,是台灣最大的 GPU Server 代理商。
零壹科技 (3029) 在 Yahoo股市、MoneyDJ理財網 等網站上都有提供股價資訊及相關新聞,投資人可自行前往查詢。
零壹科技(3029 TT) 近期財務分析
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零壹科技的投資建議已調整為Neutral,目標價為113元。儘管2024和2025年的營運動能持續向上,但考量到全球經濟下行和關稅議題帶來的潛在影響,短期內市場評價不易提升。
公司概況
- 零壹科技是台灣最大的資訊服務暨加值型代理商,代理超過50個國內外知名品牌,其中28%為獨家代理品牌。
- 業務範圍廣泛,涵蓋IT基礎架構、資安、雲端應用、AI與大數據等領域。
- 積極推動訂閱制服務,目前約佔營收25%,有助於提升營運穩定性。
- 為Broadcom VMware在台灣的獨家代理商,同時也是台灣最大的GPU Server代理商。
- 引入策略股東大聯大(3702 TT),計劃建立產業控股平台,擴展海內外市場。
營收與獲利能力分析
零壹科技近年來營收呈現顯著成長,主要受益於訂閱制滲透率提高、產業控股平台運作以及與國際大廠合作深化。2024年營收達到184.76億元,年增率高達32.72%,毛利率提升至13.15%,營業利益年增45.36%。稅後純益為8.34億元,年增20.57%,EPS為4.99元。
展望2025年,預估營運動能持續向上,營收將達到268.92億元,年增45.55%,稅後純益11.81億元,年增41.60%,EPS為7.07元。從季度數據來看,2025年第一季營收預估將達到67.30億元,稅後EPS為1.84元,顯示公司成長動能強勁。
盈利能力指標
- 毛利率:2024年為13.15%,預估2025年為12.53%。
- 營業利益率:2024年為6.23%,預估2025年為6.05%。
- 稅後純益率:2024年為4.51%,預估2025年為4.39%。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零壹科技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在過去幾年表現良好,2022年為15.40%,2023年為16.13%,2024年降至12.12%,預估2025年回升至15.99%,2026年將達到17.71%,顯示公司為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強勁。
現金流量
公司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在2024年顯著增加,達到15.23億元,預估2025年為7.10億元。期末現金餘額在2024年達到17.73億元,預估2025年為13.74億元,顯示公司具備良
ESG表現
零壹科技積極推動環保節能措施,設定了明確的環保目標,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節約用電和減少廢棄物。公司以2022年為基準年,預定在2023年達成每單位營收減碳2%的目標。更多關於零壹科技的ESG資訊,請參考Capital網站的研究報告。
請注意,以上分析僅供參考,投資決策應基於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