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引發業界高度關注的麥肯錫研究報告指出,台灣上市公司,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其估值遠低於美國同業,差距驚人。此研究報告於2024年3月20日發布,分析了台灣與美國上市公司估值差異的深層原因,並提出六項切實可行的建議,期盼協助台灣企業提升競爭力,縮小與國際巨頭的差距。這份報告的時效性非常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台灣產業未來的發展。
報告顯示,儘管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在2023年1月初至2024年3月初期間強勁上漲了61%,主要歸功於大型企業在半導體、人工智慧和數據中心等具吸引力的終端市場展現良好前景,但台灣上市公司的估值倍數自2012年以來持續落後於美國同業,僅在過去兩年略微超越歐洲。
麥肯錫台北分公司副董事合夥人陳妍穎表示:「台灣半導體業的估值倍數,與美國同業相比於過往約低30%,甚至在去年差了50%。」這項數據凸顯出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估值劣勢,值得各界重視。
麥肯錫台北分公司總經理朱名武進一步指出,台灣企業估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於成長與投入資本報酬率(ROIC)表現不佳。他強調:「研究顯示,台灣企業估值偏低的主因在於成長與ROIC兩方面表現不佳。若能將重點放在強化這兩項,台灣企業應能趕上全球同業的估值水準。」
為協助台灣企業提升估值,麥肯錫報告提出六項關鍵建議:
- 將ROIC作為主要指標: 將投入資本報酬率(ROIC)作為評估企業績效和價值的主要指標,提升資本配置效率。
- 追求數位成長:積極擁抱數位轉型,利用科技提升效率、拓展市場及創造新的營收模式。
- 重新分配成長: 優化資源配置,集中投資於高回報率的業務,捨棄低效能的項目。
- 計畫式併購: 制定清晰的併購策略,透過策略性收購提升規模和競爭力。
- 靈活管理現金:有效管理現金流,在機會出現時能迅速反應,並在逆境中保持韌性。
- 提高透明度: 加強公司治理和資訊揭露,提升投資人信心,進而提升估值。
麥肯錫的報告主要從其研究結果出發,提供針對台灣企業估值偏低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方案。雖然報告未包含其他機構或專家的觀點,但其提供的數據和專家分析仍值得產業人士仔細研讀,並從中思考如何提升台灣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讀者可自行判斷其客觀性及可信度。